李通古和公孫政探出頭來,看著前方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關隘,明白了為什麼山東六國幾次攻打秦國都以失敗告終。
士子中傳言函谷關是六國聯兵攻不破的銅牆鐵壁,此言果真不假。這裡道路狹窄,根本就不適合大規模的站爭,秦國以此為扼,六國就別想攻進去。
荀無憂年輕時周遊列國,對函谷關並不陌生,坐在車裡看著一本竹簡,這竹簡是韓少卿從孤山帶下來的,上面詳細記述了法祖的思想。
馬車緩緩靠近關隘,韓少卿專心駕著馬車。
身後響起激烈的馬蹄聲,坐在車內的荀無憂放下竹簡,提醒道:“有人來了......”。
李通古和公孫政鑽進車裡,開啟馬車後的兩扇門,看到兩匹飛騎飛奔而來,韓少卿拽了拽韁繩,放緩了速度,右手下意識拿起了放在身邊的長劍。
兩匹馬不是朝他們來的,迅速超過了馬車,後面一匹馬上的少年轉頭看了一眼駕車的韓少卿,露出微笑。
韓少卿認出來他就是自己當日在京都見到的陳真一,回以微笑。
等馬車駛到關口的時候,陳真一和聶文正被函谷關守關將士攔了下來,搜查盤問。
馬車也被攔了下來,一名銀甲黑袍的軍士撩開門簾,問道:“你們是什麼人?”。
荀無憂拱手道:“在下荀無憂,前往咸陽拜謁範逸”。
軍士看到車上三人都是一副士子打扮,聽到他們要去拜謁剛剛被大王尊為客卿的範逸,陪笑道:“先生說的可是做過咸陽令的範逸?”。
荀無憂點了點頭,道:“他是在下的同窗好友,前幾日寫信邀我前去咸陽,我此來就是去找他的”。
另一邊,韓少卿和陳真一也聊了起來。
查完馬車之後,軍士走到韓少卿身邊,道:“你們可以走了......”。
兩隊人進了函谷關,陳真一作別韓少卿,和聶文正快馬加鞭往西邊趕去。
荀無憂從車裡出來,和韓少卿並肩坐在一起,沉聲道:“你認識他們?”。李通古和公孫政也來到車門口,撩起門簾。
韓少卿道:“他就是和我一起在京師救人的那個人”。
荀無憂點了點頭,看著關內逐漸開闊的地勢,問道:“你們知道秦國是如何從變強大的嗎?”。
“秦孝公一紙求賢令得到了不被魏國重視的法家名士衛鞅,整飭吏治、變法圖強,秦國這才從蠻夷之地變成了如今國強民富的秦國”李通古搶先回答道。
荀無憂嘆息一聲道:“他為秦國找到了出路,最後也因秦國而死,也算死得其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