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自己就不能再失去唾手可得的江山。
元曦冷冷一笑,“是啊,國舅心中所愛,豈會輕易割捨,原是我痴心妄想了我還以為國舅何等忠君,卻也不過如此。”
丁璨抬頭,看著西邊半空裡,不知何時,殘陽已鮮烈如血。
良久,道:“你若肯回頭,一切還來得及。”
元曦彷彿什麼都沒有聽見,由得那小女子為他斟了一杯,又一杯。
暮色愈發沉重。
丁璨嘆了一聲,道一句保重,拂身而去。
*
再回至軍中,丁璨與五軍總都督領大軍向京都城進發。
前軍中軍兩都督領八萬兵馬阻攔,大戰一觸即發。
兩軍陣前,丁璨取明黃聖旨宣過,聖諭詔,恐有臣工懷詭譎之心,挾謀反之意,不尊聖命,枉顧朝綱,特授令其先斬後奏之權。丁璨再取出兵符,言前軍中軍兩都督未見兵符,卻私受晉王調令兵馬,形如謀反,可當即就地斬殺,若率兵伏首,可既往不咎。
然前軍中軍兩都督負隅頑抗,親自領兵出戰,數萬大軍於京都城外戮戰數日,終敗下陣去。
兩都督被斬於馬下,其餘將士無一不降。
丁璨同五軍總都督領精兵五千,護送太子入城。
入城之後,丁璨先行調令三千羽林軍護衛宮城,再往五軍都督府,執兵符調令後軍都督領兵五千,與三千羽林軍合力誅滅設伏於宮城外的中軍都督及其所領五千兵士。
然後又往內閣,宣聖諭,解去晉王統領內閣六部之權,並命人曉諭各處。
聖旨與兵符,皆是前往邊境征戰韃靼之前,聖上秘授,為的就是防止晉王趁機作亂。
晉王雖有監國理政之權,卻無兵符,趁聖體沉痾之際,私自調動數萬兵馬,阻攔太子入京,已形同謀反。
待得宮城內外動亂已平,丁璨護送太子入宮見駕。
晉王的一千近衛於宮城外阻截,被羽林軍誅滅。
隔日,聖諭下。
貶魏王為忠順候,發往青海,無詔不得入京。
貶晉王為幽思候,發往遼東,永不得入京。
襄國公徐賁及其子嗣一律抄斬,家眷入賤籍,收沒於教坊司。
其餘庸附於晉王之朝臣親貴,一律按罪論處。
待得一切塵埃落定,丁璨才回了隨國公府。
陸嘉月望穿秋水,終於盼回了丁璨。
十日後,五月端陽節,聖駕崩,太子承嗣,登基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