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碼在當前是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暫時可以先把學校支稜起來。
“高部長,我認為可以試一試,起碼我感覺這個方法能操作,至於中間存在的弊端,我們邊試邊改,想來也是沒有問題。”曹洪剛想了一會兒後回覆道。
“只是,這些人的報酬如何確定?還是按這邊專職老師的薪酬定嗎?”
“薪酬這塊,我想應該同專職老師有些區別才好,”高建武想了想,“專職老師的薪酬大約三分之二我認為可以定為不同級別的標準薪酬,另外三分之一按照平均授課課時來核算一個課時費,兼職的教授也好,還是工廠的有經驗的技術骨幹也好,他們拿到的就只有這個課時費。”
高建武這方法,對於職業學院來說,減低了三分之二的薪酬負擔,同樣達到了授課的目的,對於現階段百廢待興的職業學院來說,當然也是一個巨大的利好。
曹洪剛一聽,眼睛一亮,這個辦法好像很不錯。
對於來做兼職培訓的教授或者技術工人來說,他們的收穫也不錯,等於在本職工作以外再賺一份,對於他們來說,這也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何況哪怕是教師三分之一的課時費,在這個時代也真的很可觀了,要知道現在大學教授的工資比高建武這些高階管理幹部都要高。
生活簡樸一些,恐怕某些兼課多的教授靠這個就能養家餬口了。
兩人很快就此達成了一致,接下來就是商量如何實施的計劃,這個必須要對全域性有所掌控才能開展下去。
好在這方面對於高建武或者大旅長來說,都不是什麼問題,他只要定下來選拔教授以及工廠技術骨幹的標準以後。大家按照這個標準來選拔兼職教師就行了。
具體的工作,有了這個標準,各個地方直接推廣下去就可以了。饒是如此,為了把這個標準編寫出來高建武也是費了不少腦細胞,才同自己的下屬一起完成了第一個版本的職業學院兼職教師選拔標準和薪酬標準。
把這個公開出去後,各地職業學院校長及校務團隊,就按照這個標準開始到處去挖教授和工廠等技術骨幹,與此同時,招生廣告已開始在各個根據地進行廣泛宣傳。
考慮到大家的經濟能力,第1批學生招收16~25週歲青年人,食宿都由學校統一安排,在這批2年制學生畢業之後,他們分配到各個工廠、醫院或者工地等後,從工資收入中扣下來十分之一,連續扣5年對培養他的學校進行反哺,這樣形成良性迴圈,讓培訓學院和用工業主、以及學生三者都得到多贏。
所有的這一切在招生廣告之中說的清清楚楚,每一個學生進校的時候還要簽署這樣一份合同。
因為按照現在的經濟情況,高建武也沒有辦法長期免費支撐如此大規模的學生培養。現在這種等於是分期付款的方式,高建武只需要把學校前幾年的這幾批學生食宿費用墊付支援,等到學生畢業開始反哺學院的時候,他的墊付就可以慢慢退出來了。
想到這些學生,多半也是來自於農村的文盲,高建武把心一橫,準備直接在這些學校以簡化漢字教學,儘快提高他們學習文化知識的效率,把更多的時間放到學習實用技術上面去。
只不過,現在的職業學院建設在不同的根據地,不僅僅是來自大旅長控制之下,在這些根據地上,他們會同意高建武推廣簡體字嗎?
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