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這塊雖然轟轟烈烈,但是緩不濟急。
青黃不接,很多地方已經開始缺糧了。
大旅長一走,高建武就在想辦法弄一批救急的糧食。
他當然知道哪裡有大批次的糧食,但是很可惜,他手中沒有那麼多的錢,特別是硬通貨的大洋或者美刀。
現在高建武手中的工業看起來已經有了很大起色,同時農用車這樣的工業品也開始外銷,但是規模上都不算太多,幾萬輛頂天的規模,起不到太多作用。
何況現在需要進口的東西也很多,南洋那邊原材料進口和西方的電子元器件以及機械裝置進口都需要硬通貨。現在高建武還可以勉強平衡。但是如果要大批次進口糧食的話,就沒有那麼多錢了。
想到這裡,高建武也是頭大。
他的工業品發展計劃現在很多都是研發和試驗生產初期,大規模出口不光是品牌和渠道不具備,就是自己生產的產能也不具備
現在又不是原來時空那個產業王國,發展最快的軍工現在就是自用,根本不可能出口換錢,其餘的工業產品,除了汽車這塊發展較快,其他方面也就是盤尼西林藥品有優勢,但是這個藥品西方也是大量生產,彼此間技術差別不大,要想大規模銷售出去也不現實。
思來想去。
高建武能夠想到的,還得是發展一下服裝產業可能性大些,因為這個產業起步要求低,完全是勞動密集型吸納工作機會又多,成本優勢非常明顯,如果成規模發展可以很短時間見效。
高建武確定了這個思路後,忍不住也苦笑了一下,想不到原來時空需要靠服裝來換飛機,今天,他高建武作為穿越人士,也得先靠發展服裝來換糧食。
服裝產業原本並不在高建武發展工業的計劃中,絕大部分現在都是靠民營在運作,因為這一行門檻不高,需求面廣,從裁縫店到服裝廠都可以幹,在根據地這塊產業高建武就放手讓民營去發展。
有了這個想法,高建武就開始在根據地摸底,他是發展工業的負責人,一聲令下,調研結果很快就拿出來了。
高建武拿著調研結果,發現現在服裝產業與其說是一個產業,倒不如說還是小農模式,絕大部分做衣服的都是面向當地民眾消費的服裝廠或者裁縫店,遍佈根據地各個城市,但是成規模有品牌的幾乎沒有。
倒是上游的布匹絲廠相對成規模一些,不過在高建武看來規模也不夠大,服裝產業總體上因為有4萬萬同胞市場挺大,但是款式和材料方面都非常保守,根本沒有像樣品牌,讓高建武看了後搖了搖頭。
這事,又得是他親手來推動才行了。
...
「各位老闆,今天把大家召集過來,是有一件大事需要給各位商量。」高建武從各地請來幾十位服裝界有影響的老闆聚集起來,看大家議論紛紛,不知道今天找他們有什麼事情。
高建武沒有打啞謎,直接開門見山說道:「各位老闆都是服裝界的翹楚。首先我想問一下,咱們這在座的老闆中間規模最大的是哪位老闆?年銷售達到多少?」
高建武這麼一問,大家眼光都突然轉向了一個人。
那是一位身材瘦削、戴著眼鏡溫文爾雅的中年人,只見他不緊不慢的舉手站了起來。「高部長,在下是五和針織廠任志剛,如果說汗衫這個品類,在下創立的鵝牌汗衫或可是全國第一,年銷售超過200萬大洋(合新幣千萬)。」
高建武當然知道任志剛這個當今的服裝大王,畢竟在開這個會的時候,他已經對在座的各位老闆進行了瞭解。
「任老闆請坐下說話,能把服裝生意做得這麼大,果然好本事,聽說任老闆是港大畢業的高材生,曾經在怡和洋行
任職,不知道任老闆的服裝品牌銷往國外幾何?」高建武笑著問道。
原本還是微笑著任志剛聽到高建武這麼一說,臉上笑容忽然凝滯。
「高部長,外銷方面,五和還真沒有這個能力,目前主要專注在國內市場了。」任志剛有些汗顏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