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這塊發展速度,在飛速發展。
高建武剛剛鬆了一口氣,大旅長就找上門來。
「高小子,這根據地人一多,很多地方吃飯有困難,半年飢餓半年飽,你這塊是不是有辦法可以想想啊?」大旅長說道。
「旅長,這個我...」高建武一聽就有些傻眼,這個問題可真是太大了,他肝不動啊。
兵荒馬亂的年代,糧食最重要,哪怕是根據地千方百計想辦法保證糧食生產了。但是限於這個時代的耕種技術、灌既等各方面原因,糧食的畝產量一直提升不大。
「別這個那個的,工業你能搞得風生水起,農業這塊也想想辦法,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一天不吃餓得慌,這個問題不解決,啥都白搭。」大旅長還是一如既往強勢,好像吃定了高建武有辦法解決一樣。
「旅長,讓我先想想吧。」高建武無奈道,大旅長這也是出於公心,現在那麼多人餓肚子也確實要解決好。
「你好好想想,我就在這裡等著你想出辦法來了再走。」大旅長做事秉承行必果風格,那是不達目的不鬆手。
「旅長,想蹭飯就蹭好了,何必說得那麼光明正大。」高建武苦笑著說道。
「呵呵,我看你小子現在要上天了,我這是蹭飯嗎?我這是在跟你增加點解決問題的動力,我看你的津貼能夠撐住多久。」大旅長哈哈大笑道。
現在可沒啥公務接待,按照高建武他們自己定義的規則,親朋好友來都得走自己的津貼來請客吃飯,要不就是訪客自己帶糧食搭夥。
大旅長來高建武這裡,當然不會自己帶著糧食。
根據地條件艱苦,大家都一樣,所以平常辦事大家都乾淨利落,儘量節約時間。
...
解決糧食問題這個命題太大了,高建武回憶了一下換著原來的時空,也是摸索了好幾十年,直到雜交水稻和聯產承包出來後雙劍合璧才徹底解決。
現在這兩個條件都不具備啊。
難,真的太難了。
高建武仔細回憶,一邊也開動腦筋,開始做一個真正可行的解決方案。
首先,技術方面肯定刻不容緩,立即開展雜交水稻研究工作,這塊工作關鍵的問題是高建武也不清楚技術細節,可控性差,需要一定的運氣才能雜交出來好的品種。
袁爺爺一輩子就幹這件事,可見這個事情的難度還是很大的。
但是高建武也有優勢,就是原理非常清楚,大致研究方向也非常明確,所以高建武感覺這塊比原來歷史時空的摸索應該會快不少。
因為高建武覺得可以把亞洲範圍內所有目前能夠蒐羅到的水稻品種都蒐羅起來,然後在南海根據地這種一年可以三熟的地方去做實驗篩選。
而且他可以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資源,弄出幾千畝地來搞試驗田,這樣每一季的實驗都可以有幾百種組合進行試驗。
這種規模的試驗必然會極大的促進篩選出優秀的雜交種子來。
這是技術方面的思路。
另外當前能夠提升產量的土法也不能丟掉,在根據地的每一個地方尋找產量高的種源,結合農家肥、化肥的使用和灌既工程。
這個方面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高建武先擬出了一個大綱,準備按照這個大綱召集專業人員來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
最後一方面是生產積極性提升,現在根據地在這一塊住的,應該還算是比較好,但是考慮到現在耕種技術低下落後,需要派出大批的技術人員,深入到田間地頭去同農民兄弟一起想辦法使用一些科學種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