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坦伯爵也透過難民群意識到北方出現重大戰爭危機,歐塞爾正被優勢敵人攻擊,種種跡象表明襲擊者就是圖爾方面的軍隊。
圖爾軍在去年包圍奧爾良城窮追猛打,奧爾良的軍隊早在過去的遠征後元氣大傷至今都沒有回覆,去年反擊不利,最終還是歐塞爾出兵彈壓,以及氣候轉冷逼得圖爾撤軍。
如今圖爾捲土重來合情合理,那些惡棍或許無力攻城,對和平村莊下黑手,顯然一群惡棍毫無負罪感。
由於去年的撤軍有很大原因來自於歐塞爾出兵干涉,圖爾方面一定憋著一口氣,那群高盧人今年舉兵對著歐塞爾的勃艮第人窮追猛打,想想也很合理。
歐坦伯爵做出如此判斷,所以己方是否還要恪守默契呢?
曾經,自己與歐塞爾的康拉德針對訥維爾城的歸屬權大打出手,現在豈不是重奪訥維爾的機會?
他原意是想要繼續按兵不動,然而手下的貴族們,尤其
是自己的兒子,都在攛掇著佔領訥維爾。
或者說那根本不能稱之為佔領,而是出兵保護當地的人民不受野蠻的圖爾軍隊荼毒。
這一出兵理由很牽強,伯爵本人也開始動搖,正當他舉棋不定時,開始有來自北方的教士划著船渡河進入歐坦境內。
那是來自訥維爾聖母大教堂的教士,教士們在見到伯爵本人後,摘下黑色罩袍的帽子,立刻露出一臉愁容。教士們此來就是請求歐坦方面出兵相助,原來訥維爾城的守軍不戰而逃,他們逃跑時還搬空了糧倉。
整個城市已經陷入不設防的狀態,數千飢餓難民湧入城市使得當地的治安已經崩潰,盜竊、謀殺層出不窮。混亂局面已經不是教士們能掌控的了,這時候急需一位正值的強大貴族力挽狂瀾。
於是,歐坦伯爵做出了內戰爆發以來最莊重的決定——出兵!
當地教會為歐坦的義舉背書,伯爵親率兩千兵馬率先行動,騎兵隊抵達訥維爾城,繼而是步兵押運著一批糧食抵達。隨著成麻袋的麥子運抵,訥維爾的無序局面迅速得到控制。
直到現在伯爵杜達仍舊聲稱自己沒有搶奪訥維爾城的***,可事實上他將城市完全控制,抵達此地的軍隊也開始了佈防,此舉與佔領無異。緊接著,歐坦軍開始自發的四處搜尋,他們成功找到了帶著糧食逃入東北部山區的原城市守軍。
縱使伯爵本人可以保持克制,
他的兒子可不覺得應該對歐塞爾軍心慈手軟。當年自己的家族在爭奪訥維爾城時吃了大虧,父親能做到明面上的不記仇,自己可不行。
歐坦騎兵襲殺了那群逃兵,順勢帶著一批糧食離開山區。
事已至此,伯爵杜達
只能追認兒子的行動合情理,再把這一批糧食據為己有。
訥維爾毗鄰盧瓦爾河,河對岸就是索羅涅森林與布林日平原地帶。布林日被無數騎士領分割,眾騎士都效忠圖爾。
現在想來奪下訥維爾也是好事,雖說得罪了歐塞爾伯爵,倒是可以監控著圖爾方面的動向。杜達很擔心圖爾軍隊會從訥維爾方向渡河,也許那些傢伙會說「我們是來夾擊歐塞爾城」的,可是這種鬼話只有傻瓜會相信。
因為一條羅馬古道穿河而過,在訥維爾城以北不遠處有一座關鍵村莊塞伊爾村,村子又以當地的聖巴西爾修道院為核心。當地的盧瓦爾河河段河沙淤積嚴重,一百餘米的河道被大量沙洲分割,使得當地村民划著小船就能往來於兩岸。
歐坦軍隊也進一步控制了塞伊爾村,只要佔領這裡等同於切斷了一條羅馬古道的支線路,如此一來圖爾軍隊應該不會試圖從這裡發動偷襲。
然而,「圖爾」軍隊真的浩浩蕩蕩開赴而來。
原來,「禿頭」查理的大軍的確有著磨磨蹭蹭的根本性原因——圖爾伯爵羅貝爾不願讓路。
或者說,也並非羅貝爾鐵了心阻
撓查理與由諸貴族軍隊構成的兩萬餘大軍的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