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機老人道:“佛門雖有八大宗流,但禪宗卻是中土第一,禪理如何不能說是佛理?”
嚴涉冷冷道:“昔日魏晉之時,儒道合流,衍生出玄學,放浪形骸,離經叛道,清談為甚,以至五胡亂華之際,清談名士無一可用,神州陸沉。禪宗看似開明,實則刻意,已成佛門之玄學,如你對武學之論述,虛有其表,名不副實。”
佛之一派,在印度誕生之後,歷經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小乘佛經)、大乘佛教、密派佛教四個階段,傳入中土後,與中原的儒、道文化合流,演化出性、相、臺、賢、禪、淨、律、密八大宗流,各有千秋,其中又以達摩開創的禪宗為最盛,禪宗在後來幾乎代表了佛門。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佛理本身非常複雜,一般百姓根本聽不懂,無從學起,看著密密麻麻的經書就頭疼。
但禪宗講究頓悟,不學佛法,不尊佛祖,放浪形骸,學起來就簡單容易了。
華夏之人自古就是喜歡偷懶,不喜思辨的。
春秋之時有百家爭鳴,後來到了漢朝就簡化成儒教獨尊了,儒門本身的學問也非常高深,但漢朝的大儒,一個個不思教義,只想著給聖人經書註釋,這就是漢朝的“經學”。
所謂經學,就是天下所有儒生,幾百年的歷史中,不研究其他的,就看那幾本經書,一個字一個字的註釋,認為聖人之書已經寫盡世間道理,後人只要發掘即可。
這種情況,延續到了魏晉,所有人都忍不了,所以就形成了為反叛而反叛的玄學。
直至盛唐之時,風氣開明,才再度有了百家爭鳴的氣象,但後來理學的出現,使得經學的老路重複。
所有人只學四書五經,八股文取士,以至走的更極端,這歸根到底,還是人都是喜歡簡單東西的緣故。
佛門也和儒門有著差不多的情況,禪宗之所以興盛,與它的教義無關,純粹是簡單,只需要“頓悟”,不學習經義,反對一切語言文字。
但沒有足夠基礎的高深道理,實際上也不過是空中樓閣,所以後來才會有那麼多招搖撞騙的假和尚,後世佛門雖然昌盛,但又還剩幾個真和尚?
因為禪宗太反叛了,不光反叛他們的佛祖,也反叛戒律,只喜歡披著袈裟,裝模作樣的“頓悟”。
天知道他們是真頓悟還是假頓悟。
所以嚴涉並不喜歡禪宗,也不喜歡天機老人禪理一般的武學道理。
他來著流行實學的後世,雖然也喜歡講一些玄妙的道理,但骨子裡卻是一個喜歡實踐的人。
理論與實踐結合,才是正確的道路。
雖然天機老人武學道理說的很厲害,但是他還是覺得
——“我這一刀下去,可以砍死你!”
他拿起圓月彎刀,當即就是一刀,劈向天機老人。
他有時就是這麼粗暴!
PS:凝鏡電腦裡的確有著幾百個G的國學資源,有興趣的書友可以和凝鏡交流交流。(ง•̀•́ง
另外本文對禪宗的看法只是凝鏡帶有主觀的一些見,大家不要較真,畢竟凝鏡並不是什麼專業人士,對佛門瞭解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