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泰說著,又道:“至於楊士奇的卷子,鄉試落榜水平,在這次科考的學子當中顯得有點格格不入,直接淘汰了。”
“解綸,解縉兩兄呢?”
朱雄英又問,這兩人他還是比較關注的。
“解綸三甲六十七,解縉三甲第十。”
齊泰道。
“這個盧原質,從一甲下放到三甲去,提一個北方學子上來。”
朱雄英指著名單上的一個人,道:“三甲二十九,邸(di)鵬不錯,北方學子,提一個上一甲第三。”
“皇爺爺,孫兒認為這樣更好一點,這個盧原質是方孝孺親戚,浙江人,浙江人太多了,不合適。”
說歸說,但是最後決定還是老爺子說了算。
“嗯,這個邸鵬的卷子也還可以,就依你說的辦。”
朱元璋當然沒意見,樂意讓雄英多多發表建議,只要不是太離譜,是有道理的建議,他就會支援。
次日放榜之後。
朱雄英就選了一些人見面,聊了一下,然後就直接安排去填補練子寧大案空出來的缺口,而不是進翰林院歷練。
三日後的朝會。
新科進士面見陛下,然後老爺子象徵性的點評了一下,就開始議事。
大多也就那些來來回回的事情,沒什麼特別的,最近除了朱雄英搞出來的事情之外,還真沒有什麼大事發生。
“陛下,臣認為貨幣方面,有點很多弊端。”
齊泰在朱雄英的示意之下,站了出來。
“哦?說說看。”
朱元璋笑道,他其實早就知道了,雄英這兩天拿了一本貨幣論的書籍給他看,有很大的收穫,連眼界都開闊了很多,所以貨幣改革他是贊同的。
最主要的一點就是,他和朱標去兵工廠看過,發現新火器的彈藥需要大量的銅礦,以及其他技術也需要用到銅,是工業科技發展的比較需要的材料之一。
再拿銅做為貨幣,有點不合適了,再則,大明寶鈔他搞出來,也想有更好的意義和效果。
“咱們大明目前的貨幣太亂了,有金銀,銅錢,實物,朝廷發行的大明寶鈔,但是國庫收稅卻不收大明寶鈔,銅錢也極少收,只收實物和部分白銀,實在是不合理,於民生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