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飯,季得月重新回到實驗室,三個小朋友在休息室繼續學習,一切都剛剛好。
不知是她心情放鬆還是心胸變得豁達,她在看那些藥物所產生的反應後,心裡就如明鏡一樣。
在這種情況下,她竟然找出了一種之前她都沒有注意到的藥品磺胺酏。
季得月愣愣地看著它的成分,眉頭越皺越深。
磺胺酏不論片狀、粉狀和膠囊藥物都出現良好且安全的療效。
可是季得月偏偏將藥物成分提出溶解為液體,在液體狀態觀察之後,卻發現驚人的真相。
就是這種有巨大療效的藥卻造成腎衰竭的惡劣後果,這是什麼原理呢?
出問題的顯然不是原本發揮藥物作用的磺胺製劑。
而是磺胺被溶解的過程中使用的輔料上。
經過對研製過程的一一排查,季得月最終將目光鎖定在作為溶劑的二甘醇上。
季得月將50%的二甘醇溶液注射小鼠皮下組織。
&nl/kg的量就足以使小鼠致死。
季得月看著一動不動的小鼠,心裡複雜又害怕,她竟然出現如此嚴重的錯誤。
這次投放到市場的份額不知道有多少,如果已經用到了病人的身上,恐怕將有一場災難發生。
二甘醇進入人體後分佈於各器官,而最主要聚集在腎臟中。
早在19世紀末期,二甘醇就被發現是一種良好的化學溶劑。
但它具有的動物毒性卻鮮有人知悉。
季得月立馬去師祖的書房翻找了大量醫書,只有一本外著讓她發現了蛛絲馬跡。
書上記載國外其實已有實驗驗證了它的致死性。
&na就報道過二甘醇致死的病例。
而大部分的二甘醇將以原形隨尿液排出。
但一部分的二甘醇卻能在酶的作用下最終氧化為2羥基乙氧基乙酸。
正是這種物質導致了腎衰竭、肝損害以及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等嚴重問題。
而在急性腎衰竭的危害下,死亡也就隨之而來。
季得月手抖得不成樣子,幾乎握不住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