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的建立還要從一場滔天洪水說起。在堯執政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為治水堯想到了有崇氏部落。
有崇氏部落雄踞黃河南岸,位於嵩山之中,也許是地理位置使然,這個部落極具治水經驗。有崇氏部落中選中了治水專家,就是有崇氏部落的首領鯀。
面對洪水,鯀使出了他的殺手鐧,然而這個手段在當下卻完全不奏效,四境之內洪澇頻發,水災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活。
堯將部落首領的位置讓給了舜,新官上任三把火,舜一登上天下共主的位置,就開始關心洪水問題,追究治水負責人的責任,他以治水不力之罪將鯀殺之,改用鯀的兒子禹。
與鯀不同,禹與民眾們認為堵不如疏,他視察河道之後,決定利用水向低處流的自然趨勢,採用疏導河川的治水方式。
就這樣13年時間裡,禹與逢山開山,遇谷挖築堤,逐漸疏通了九河,將洪水引入海洋。
在這13年徒步中國的歷程中,禹逐漸瞭解了各州的地形、風俗、特產,他按照這些劃定了九州,還制定了各州的貢品種類。
人們感動於禹的功績,尊稱他為大禹,意思就是偉大的禹。由於功勳卓著,堯舜禹中的最後一位舜在退休的時候就把天下共主的位置讓給了禹。自此禹成了部落聯盟的首領,即天下共主。
當上天下共主後,禹召集諸侯在塗山展開了部落會盟。據《左傳》記載,禹與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部分歷史學家認為塗山之會標誌著夏王朝正式建立。
會後為表敬意,各方諸侯紛紛進貢青銅,當時的青銅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青銅。隨著九州進貢的青銅日益增多,禹決定用這些青銅打造出9個鼎,這9個鼎分別代表九州。
每一個鼎都鑄上該州的山川和物產珍禽異獸,隨後他將這9個鼎放置在夏朝的都城陽城,藉此彰顯九州一統。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大禹成了天下共主,也是從此時開始,九鼎成了帝王天子的象徵。
禹在天下共主的位置上做了45年左右,在此期間他教化萬民,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但依舊有一個問題困擾著他,那就是繼承人的選擇。
一番考量後,他選擇了東夷首領伯益作為繼承人,然而伯益卻沒登上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比起伯益,伯益的兒子啟更得民心,因此在此後民眾共同擁戴啟少尉,因此公元前2025年左右啟當上了天下共主,成為了夏朝的君王。
不過戰國書籍《竹書紀年》中卻對此做出了另一種解釋,說啟背後殺伯益而奪得君位,就是說啟和伯益之間爆發過一場王位爭端,最終伯益落敗,啟摘得勝利的果實,“公天下”自此變成了“家天下”,世襲制也取代了禪讓制。
搶王位的時候啟是一把好手,但說起治理天下,其他能力就要遜色於他的父親了。他在晚年沉迷享樂,但他的兒子們卻盯上了他的王位。
其中一個兒子太康甚至在此時發動了叛亂,雖然叛亂被平定,但是夏朝的政局卻依舊產生了動盪。在這場王位之爭中殺出重圍的是啟的兒子太康。
但此時誰都不知道太康的一個舉動,竟然險些斷絕了夏朝的國祚。太康以荒誕聞名,他登上王位後就沉湎打獵荒廢朝政,此時東夷有窮氏部落卻日益發展起來,他們的首領叫做后羿。
一次太康去洛水北岸打獵,玩樂的日子讓他沉迷其中,幾個月都沒回去,他的荒誕點燃了夏朝百姓的怒火,也讓有窮氏部落首領后羿看到了機會,后羿趁此時機發兵,直逼夏朝的都城。
等到太康打獵歸來,都城早已成了后羿的囊中之物,史稱“太康失國”。因此部分人認為“后羿射日”中,后羿射中的不是太陽,而是太康。
喜歡諸朝陪我刷短影片請大家收藏:(xiakezw)諸朝陪我刷短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