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看完無雙國士魯仲連歷史小知識戰國】
他被李白視作人生偶像,更是戰國第一名士。他僅憑一封書信就攻下一座城池,堪稱歷史奇蹟。本期影片就讓我們一起聊聊“國士無雙”魯仲連。
魯仲連,又名魯連,尊稱“魯仲連子”,是戰國末期齊國人。他是縱橫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說起縱橫家學派,蘇秦、張儀絕對算是名震列國。
但魯仲連與他們相比卻也毫不遜色。戰國時期名士輩出,猶如過江之鯽,卻唯獨魯仲連被稱為“真國士”。
他特立獨行,宛如武俠中的郭靖一般,不僅有士子的家國情懷,更有一種“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英雄氣概。
蘇軾曾評價他“變過疑秦戚,林坤演石佔國一人而已”,意思是說魯仲連的才辯超過了張儀、蘇秦,氣勢凌駕於淳于髡、公孫龍之上,其才智操守實屬戰國第一名士。
魯仲連不僅名揚戰國時代,更影響後世千年。李白被他的人格特質吸引,把他當作人生偶像,李白寫道“談笑卻秦軍”,由此可見,素以狂傲著稱的李白也對其崇拜至極,並且還寫出了多首膾炙人口的詩詞,讚美魯仲連的高義。
司馬遷在《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中記載了魯仲連的兩大亮點:“書退燕將”和“義不帝秦”,完完全全地將他個人的魅力展現出來,塑造了一個口才超群、才思敏捷、淡泊名利的完美形象。
公元前279年,燕國大將樂毅率軍攻打齊國,半年內攻下齊國70餘座城池,僅剩莒和即墨兩城。公元前278年,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因與樂毅有嫌隙,將其免職,改任齊將田單為大將。
齊國大將田單以火牛陣取得即墨大捷,迅速收復被燕國侵佔的絕大多數城市。然而,其中有一座城池——聊城,田單圍困了很久都攻不下。
守衛這座城池的燕將燕衝,因為之前有人在燕王面前進讒言說他的壞話,他害怕被誅殺,又不敢回國,於是只能拼死固守聊城,苟且偷生。
正在田單陷入困境之時,魯仲連來到了聊城。他修書一封,命齊國官兵射入城中,這就是著名的“遺燕將書”。
在信中,魯仲連首先指出燕衝固守聊城並無意義,接著分析齊軍必勝的形勢,從燕衝的角度分析告訴他面前無非就是逃回燕國或者被齊國打敗,兩條路,不管哪條路都難免一死,不如為自己留條後路。
言辭懇切,感人肺腑,以至於燕衝連著看了很多遍,感動得哭了三天都沒有停止。最終,燕衝既不願投降,又不願回國,被人冤死,於是拔劍自刎。
田單趁亂收復聊城。魯仲連僅用一封書信就輕易地攻破一座城池,挽救了國家危亡。而面對賞賜的榮華富貴,他卻一笑了之,深藏功與名,視功名利祿為浮雲。
公元前257年,秦國將軍白起率大軍在長平擊敗趙國軍隊,趙國前後損失兵卒45萬。哎
秦軍隨後進兵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王向各國求救,但各諸侯都畏懼秦軍,不敢發兵相救。
魏王派客籍將軍新垣衍從小路進入邯鄲,透過平原君的關係見趙王,勸說趙王尊奉秦昭王為帝,以換取和平。
趙國君臣對這一建議猶豫不決,這時魯仲連來到了趙國。他透過平原君見到了新垣衍,以利害關係震動趙國廟堂,大大激勵了趙軍保家衛國計程車氣。
最終,趙國眾志成城,準備展開殊死一戰。後來,信陵君竊符救趙,秦軍敗走,趙國贏得邯鄲之戰的勝利。平原君要封賞魯仲連,魯仲連再三辭讓,最終也不肯接受。
魯仲連雖為齊國之人,卻千里跋涉挽救趙國危亡,其國士精神不禁讓人敬佩。
嗯他作為縱橫名士,完全可以和蘇秦、張儀一樣選一國輔政,憑一張利嘴和滿腹經綸,縱橫捭闔,一怒而諸侯懼,安居則天下息。
但他卻選擇了一條特立獨行的路,他想要做自己應該做的事,不為自己,不圖名利,不慕榮華,只為天下百姓謀一方安寧。
哪怕撞得頭破血流,他也在所不惜。他是那個時代士子情懷與俠義精神的結合體,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無愧“國士無雙”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