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下醫醫人,上醫醫國。
他教授一個徒弟,學有所成之後只能醫一鄉之人,可若是教授百多人,集思廣益,那麼醫天下也未嘗不可!
“貧道曾聽徐太醫提及孫老神仙正在編撰醫書,名為《千金藥方》,裡面收錄了古今眾多疑難雜症的處方,此為三不朽的立言,然而三不朽以立德為首,其次立功,再次立言。若是孫老神仙能教授醫學院,一人醫一鄉,那麼萬人呢?”李淵道。
春秋時魯國大夫叔孫豹稱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立德,即樹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為國為民建立功績;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見的言論。此三者是雖久不廢,流芳百世的。一般認為我國曆史上能夠做到真三不朽的只有兩個半人,分別是孔子、王守仁和曾國藩(半個)。
孫思邈怦然心動,從古至今只有孔夫子做到了三不朽,可若是.....他教授眾多弟子,如當年孔子弟子三千,有七十二賢人......
但他仍然疑惑的望著李淵,不解道:“陛下,老道確實在編撰醫書,可並未告訴徐平,不過千金要方這個書名確實好,人命價值千金,一個要方理應比千金貴重。“
《千金要方》實在永徽三年編撰而成的,那時已經是唐高宗李治時期的事了。
李淵狂汗,他怎麼知道《千金要方》這本醫書孫思邈還沒有編撰完成,更沒有取名。
這就是穿越眾很容易暴露的一點,從後世的思維習慣看古代。
他隨意擺擺手道:“孫老神仙,自古以來為名醫的人鮮有不寫醫書的,華佗的《青囊經》,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都是聞名於世的經典醫書,依貧道看來,孫老神仙名滿關中,定會編纂屬於自己的醫書。”
孫思邈點點頭,算是相信這番鬼話,他已經決定回去後,定要好好問問徐太醫,到底說沒說。
“醫學院建成之日,陛下儘管任命老道,老道定不會推辭。”孫思邈定聲道。
一個唾沫一個坑,既然是有利於天下,又有利於他孫思邈自己的功德,他自然欣然接受,這和隋文帝招他為國子監博士不同,那是為皇家一人服務,他不屑也!
李淵的嘴角勾起一絲弧度,從懷裡取出一個線裝書,遞給了孫思邈,說道:“此書乃是太清聖人於貧道入夢所傳,望孫老神仙好好保管,定要教授天下。”
孫思邈接過書,兩隻眼睛瞪的越來越大,右手捋鬍子也越來越快,“書名怎麼這般奇異?”
只見那淡藍色書皮寫著五個楷字,《高中生物學》!
當然這是李淵進行刪改過的,將那些外國人民什麼不必要的東西都清空了,只剩下了理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