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請放心,李孝恭征戰沙場十幾年,別的不敢打包票,可是對於區區的林邑國,微臣還是有信心將其全境攻下。”李孝恭拍了拍胸膛,自通道。
“可你之前圍攻佔城化了一個月,數萬唐軍將士戰死!”李淵打擊道。
太過張揚可不是什麼好事情。
當皇帝的不能光使勁誇臣子,要學會打壓,也就是俗話說的,打一棒子,給個棗子。
林邑國的封地是李孝恭的棗子,那麼棒子......
李淵可並不想口頭上訓斥,他掃了一眼李孝恭,叱罵道:“林邑國不過小邦,前些年衛國公李靖和英國公李績滅東突厥,才死了多少人?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就是你的赫赫戰功?“
“陛下教訓的是.....”李孝恭一臉尷尬,懦懦不敢言。
“不過.....”李淵沉吟了一會,“這四萬唐軍的撫卹金需要你這個楚王來出錢,而且這爵位嘛......
林邑國不過一郡之地,朕欲降封你為林邑王,裂半數國土予你,就是不知道孝恭你同意不同意!“
若是換成其他原因降爵,李孝恭肯定心存不滿,但是現在太上皇明降暗升,將他的王爵降了一個等級,然後封了半個林邑國的國土,也就是半個郡大小,這是實處。
有實處落手,總比要個虛名好。
而且相比較原來的河間郡王,楚王這個頭銜戴在頭上也感覺壓力山大,畢竟整個李唐宗室只有皇子才能受封為一字王,其他的宗親,哪怕立下的功勞再大,也是一個郡王。
擱誰心裡,誰心裡不鬧騰!
所以李孝恭心裡不僅沒有不滿,反倒感恩戴德的看著太上皇,他親愛的叔父,“陛下,臣願意削爵!四萬唐軍的撫卹金微臣也願意掏一半,只不過微臣有個條件......”
他小心翼翼的抬頭看了一眼太上皇,發現太上皇只是笑眯眯的看著他,心裡的膽子也大了起來,開口道:“臣斗膽想讓陛下將佔城封給侄子,林邑國不過一郡之地,地小民少,唯有這占城算得上膏腴之地。”
他很聰明,從稱呼上將自己代為太上皇的侄子。
事實上,這種討價還價的商量爵位並非不可提的禁區,親近的宗室提這點要求很正常。
李淵自然答應下來,並且分為李孝恭三萬兵馬,命令他半個月之內掃平林邑國國境內所有“叛軍”!
嗯,對於泱泱天朝來講,所有的蠻夷都是叛軍!
分為李孝恭的三萬兵馬只有半數是唐軍,剩下的都是南蠻。
在李孝恭拔營之前,李淵暗自囑咐讓南蠻多做屠戮之事,唐軍做好人,方便到時候徹底收復林邑國。
在太上皇與南蠻的盟約中,是要分地給南蠻的。
李淵自然不會做這種不誠信的事情,反悔。不過漢人最強大的不是武力,而是數千年的經驗和智慧。
新徵服的地區肯定存在大大小小的叛亂,這些棘手的事情交給南蠻,而唐軍就高高掛起,等到南蠻和林邑國百姓起了矛盾衝突的時候,那......入侵的唐軍也會變得和藹可親起來。
不過在剛入城的第五天,矛盾徹底激化了。
這場矛盾出乎李淵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