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鵬的不忠當然不是指他搞什麼婚外戀被人抓住了把柄,或者中了什麼仙人跳的陷阱,這些對一個總兵官來說都不是問題,他的不忠指的是對朝廷,那可是謀反大罪。
對朝廷來說,不忠誠就是謀反,沒有中間路線可走。
然而許多將領走的恰好就是中間路線,既不忠也不反,至少不是非常忠誠,但又絕對不是造反。
此事還是在多年前,那時他不過是個副將,跟廖炳勳現在一樣的身份。
那一年,韃靼鐵騎入關,他在一處關隘死守,此時有個晉商偷偷來到他的軍營,跟他商量一件事。
晉商告訴他,如果死守不退,那就註定是全軍覆沒,但是李志鵬心裡很清楚,只要再死死拖住韃靼鐵騎幾天,朝廷就會調集更多的援軍過來堵截韃靼鐵騎。
那位晉商說韃靼首領俺答王很賞識李志鵬的忠勇和非凡的膽識,不忍見這樣的良將毀於兩軍陣前,所以想讓他讓開一條路,俺答王願意出五萬兩銀子的買路錢。
李志鵬開始是堅決不肯,這樣做已經超出了自己的底線,絕對幹不得。
在韃靼攻關之戰中,有許多將領不戰而逃,甚至遇敵先潰,也有的望風而逃,但是這些將領都沒有跟韃靼私通款曲,至少沒有證據證明他們叛變。
那位晉商卻告訴李志鵬,其實有不少將領都接受了俺答王的買路錢,這樣既能得到錢財,還能保全實力,對朝廷來說,武將的實力就是自己的保命王牌。真要把自己的部下打光了,可能就會被調入別的營裡當普通將領了,甚至有退休回家的危險。
李志鵬不相信這位晉商的話,他直到現在也不知道這位晉商的話是真是假,就是說有不少同僚都拿了俺答王的買路錢,不過他最後真的拿了,五萬兩銀子就把自己的忠誠賣了。
當然他也不願意徹底賣掉自己,只是給俺答王讓開了一條路,而且只有這一次,下次再遇到,還是敵人。
晉商笑著贊他是古良將復生,有忠有義,這次也只是為了部下的性命才不得不委屈行事。
李志鵬怕俺答王騙他,韃靼的沒有信義是出了名的,俺答王絕對不以守信聞名,倒是撕毀協約才是正常舉動。
晉商出示了一張俺答王寫的保證書,同時還拿出一張五萬兩的銀票,說是可以先付款,哪怕李志鵬拿了錢還是抵抗都不要緊,俺答王有足夠的信心滅掉他再把銀票拿回去。
李志鵬當時很是疑惑,對這位晉商說,你也是漢人,為何做這種通敵賣國的事?
晉商很是驕傲地說,他這不是通敵賣國,只是做買賣當中介而已,他的生意遍佈關內關外,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他的生意,所以他不管誰的生意都接,只要能賺錢就行。
李志鵬的內心天人交戰了很久,他明白如果不逃就是全軍覆沒的結局,這是一定的,不過能為朝廷贏得一定的時間,也能給韃靼造成很大的傷亡,不過讓他為此付出上千部下連同自己的性命,他卻是不甘心,因為不少同僚已經先逃了,只有他還傻乎乎地在後面拼命抵抗著。
逃是必需的,保全勢力才是第一位的要務,不過拿不拿俺答王的銀子卻讓他頭疼了好久。
最後他一咬牙,不拿白不拿,送上門來的銀子為什麼不拿?
所以他收下了銀子,還很講究地開了一張收據,同時也寫了一張保證書,保證在某時某刻讓出關隘。不過再見面還是敵人云雲,好像自己真的有古良將之風似的,自己安慰了自己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