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這次交給左羚的鹽引是一百萬引。
這個數目的確讓左羚有些害怕了,她雖然不懂鹽業的行情,卻也知道只有揚州的鹽商巨頭才能一下子拿出這麼多的鹽引。
鹽引在當時是硬通貨,在流通領域不亞於白銀,拿著鹽引就可以到錢莊兌換白銀,跟銀票的作用差不多。
況且這次手握百萬鹽引,其實也不過價值幾萬兩銀子,來源有幾個方面,一是讓張居正在戶部給弄到的,說是這次錦衣第六衛出塞,需要超額領取一部分鹽引,士兵總是要吃鹽的吧。
戶部也知道這就是明著要錢了,不過戶部本身沒有這麼多鹽引,只有加印,這就跟大明寶鈔差不多,不夠用酒加印。鹽引發多了,問題也很嚴重,會引發通貨膨脹,明憲宗年間,曾經有過鹽引大額超發,結果引發嚴重問題,主要就是國庫收入大幅縮水,畢竟鹽引都是要用白銀購買的,超額印發的這部分沒有相應的銀子入賬。
明朝總體來說對鹽引的控制還是非常得力的,況且曾經想,朝廷要是當初控制大明寶鈔能如此得力,大明寶鈔也不會廢掉,那樣的話,朝廷就不用如此依賴於白銀了。白銀最大的用途還是在於流通領域不可缺少的中介物,真要用紙幣替代可以成功的話,白銀也不過就是種商品而已。
這個問題在後世已經得到了完美解決,沒有任何國家使用黃金白銀做貨幣,都是用紙幣。黃金白銀只是作為儲備貨幣。
當然,這個問題不用況且多想,朝廷能人輩出,也沒解決好這個難題,他自然也想不出什麼良策。
除了戶部,況且又在張鯨那裡搞到幾十萬張鹽引,他的要求理直氣壯:我帶了一萬人去塞外,朝廷總得給點補助吧,再說還得給皇上和宮裡買東西呢,先得用鹽引換些現銀子來。
張鯨氣得直只翻白眼,到頭來還是被況且宰了一刀,誰不知道鹽引是好東西,那就是真金白銀啊。
他回去請示上面,沒想到上面也痛快,直接給況且補足了百萬鹽引,況且在戶部那裡申請鹽引的事皇上自然也知道,幾十萬引也不是小數目,沒有皇上批准,戶部也不敢私自印發。
所以鹽引這東西完全可以看成一種紙鈔,是用朝廷的食鹽做抵押物來發行的,你用銀子或糧食買到鹽引就一定能拿到足額的食鹽。這其實跟國家以黃金白銀為抵押物發行鈔票是一個道理。
大明寶鈔當初是以國家糧庫也就是太倉的糧食為抵押物發行的紙幣,可惜朱元璋在經濟上是個外行,一味靠高壓政策強行發行,等到他死後大明寶鈔基本就廢掉了。
況且拿到這麼多鹽引有很大原因是為了卓茂林,卓茂林是鹽幫大龍頭,專門販賣私鹽,現在有鹽引給他,當然就是直接給他真金白銀了,還不用冒任何風險。
不過,他沒想到張居正那麼慷慨,一下子在戶部要來幾十萬引,他一時腦子一發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又打上皇上的主意了,倒也弄到手了。
這些鹽引在到達宣府前都需要出手,畢竟到了塞外,韃靼可是不認可朝廷的鹽引的,他們要的是實物——食鹽。
鹽引不僅可以買鹽,在大宗交易裡完全可以替代白銀,許多人喜歡鹽引超過白銀,畢竟鹽引是用銀子購買的,鹽引裡就包含銀子了,直接拿到鹽引既是拿到銀子,還拿到了食鹽的配額。
況且給左羚解釋了鹽引的來源,左羚苦笑道:“你可仔細了,朝廷給你如此優厚的條件,這差使要是出了一點差錯,回來皇上會剝了你的皮。”
況且心裡冷笑:我這次出去,本身就是要脫層皮的,皇上不看在這點上,能如此慷慨大方?
當然鹽況且也要帶一大批出去,這些都是給那些預備潛伏下來的三千人準備的,他們拿到鹽後,可以透過鹽幫的渠道賣出去,得到的銀子一半給鹽幫,一半作為潛伏人員的經費。
類似的安排不勝列舉,要不然況且也不至於累得一條死狗似的。
他現在只是對皇上賜給他當太子時的一系列用品感到強烈的不安,皇上是否有心在試探什麼,還是為了省錢,不再給他另行打造,直接拿現成的代用?
據說朱元璋在徐達攻克元朝大都也就是現在的北京,班師回朝後,朱元璋帶領大臣給他擺慶功宴,就在原來朱元璋住的吳王府邸,把徐達灌醉後,朱元璋等人都走了,把徐達留在吳王府邸裡。
徐達醒來後,有人告訴他,皇上已經把吳王府邸賞賜給他了。
徐達嚇得魂不守舍,酒精全部化作冷汗,他馬上跑出去睡在了大街上。
朱元璋留在這裡的探子回去彙報後,朱元璋大是滿意,就在大功坊為徐達建了國公府。徐達如果真的要了這座府邸,估計也不用等到後來朱元璋賜他燒鵝送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