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斯蘭投槍陣的主要作用是將兩個相對密集的大尖群轟散,或者說逼散,實際的殺傷效果並不大。
以人體源能潮湧為主導的攻擊模式,源能的力量依賴死鐵傳導,武器脫手則威力變弱,這是常識。
就是韓青禹的鏽妹梨渦斬也一樣,它勝在攻擊距離和出其不意,實際攻擊力其實弱於普通攻擊,距離越遠越弱。
而且戰刀脫手後只會按預設的簡單軌跡運動,無法遠端控制和轉向,更不會回來。
實戰情況,用溫繼飛的話來說,就是:出刀很瀟灑,然後要去撿……萬一人多撿不回來就慘了,更慘的是還可能被人撿走。
對此,韓青禹平常想出來的應對,主要是跟刀。刀去,人用速度追上去接刀。
可是眼前,是一個大型戰場,敵人數量很多而且個體實力強悍,這種辦法似乎並不太適用。
藍光柱劍就不一樣了,至少它會飛回來。骨源滲透後,韓青禹也有把握柱劍不會被紅肩搶回去。
類似挪斯蘭投槍陣的作用,蔚藍第一波散落進戰場的那200具重型全甲,也不以有效殺傷為主要目的。
它們不是鏽妹那種和鐵甲幾乎融為一體的情況,動作很不靈活,攻擊力不高。
不過重甲防禦屬性不錯,投進戰場便像是插下了一枚枚樁子,各自吸引牽制周圍的大尖,避免它們大量集中到一起。
但是,重甲的防禦其實撐不了多久,被投槍陣轟散的兩個大尖群,也不會一直傻站著。
真正負責切割和第一波殺傷的,依然是緊隨其後突入戰場的那些精銳小隊。
此戰指揮將每支精銳小隊分成了兩至三個衝鋒陣型……這一刻,前方百餘道流光,已經卷進冰雪戰場。
戰場上衝鋒的場面,站在後方看起來,就像是上百艘超級快艇,同時間在海面上分開水浪疾行。
死鐵交擊的聲音密集響起來了。
按照預定的路線,一面面旗幟飄揚,在沿途的廝殺中快速透過戰場,殺向雪霧深處。
這一輪,精銳小隊不求大量斬殺,但求完成有效分割。然後在主艦發出警報之前,上到高處預定位置,建立環形陣地,將盡量多的大尖分隔鎖死在下方,分散殲滅。
然後,再集中攻擊主艦。
否則1200具大尖回防死守,蔚藍無法破陣攻擊到主艦。
就這樣,這場戰鬥前期的策略,已經鋪開實施了。
至此為止,戰場下方被分隔的大尖們,似乎依然沒有反應過來,它們就只顧就近尋找目標展開廝殺,全無策略和應對。
黑甲大尖是挺蠢的,這一點人類在過去的近百年曆史中已經透過一次次戰場實踐和試驗得到證明。
就像蔚藍嘗試過用他們能想到的所有方法去對付大尖,聲波、病毒、腐蝕、毒氣、輻射……
然而嘗試的結果,只不過再次證明死鐵和源能對人類認知的違背。人體源能傳導,死鐵破防的定式,並沒有被打破。
…………
30000多人,普通戰陣,戰士們的手掌將直刀握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