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是最少的。
真要一年來一次,好傢伙,一年小半年都為這事兒忙活去了,大家還幹不幹別的了?
李二搖頭道:“眾卿可有了解過我大唐的讀書人?他們中許多人都有一顆拳拳報國之心,可卻是報國無門。
明明胸有錦繡才華,卻是一點兒機會都沒。
有些人,甚至在長安一等就是數年,可卻是等了個窮困潦倒。
而我們振興文教的目的是什麼?不就是為了讓更多的有志之士能一展其抱負麼?”
“陛下,縱使如此,可這一年一次的頻率也太高了。而且,科舉一次,動的可不止長安一處,各地都要動,至少,我們得需要一個完善的安排才行,總不能各地的學子一股腦的都湧進長安吧?
開常科,老臣覺得極為妥帖,可既然要開常科,就要從長遠計劃,各縣州府到長安,都應該有所安排才是。”房玄齡卻是不為所動。
他不知道麼?
怎麼可能,每日不知道有多少人向他府上遞拜帖,不就是想搭上他這艘大船麼。
如今甚至有不少人互相吹捧搏個才子的名頭,就是為了能在長安搭上某一家勳貴。
如今的給事中馬周,不就是搭上了常何的門路,而從此扶搖直上的?
好吧,他們這些人,其實是看不上馬周的。
李二聞言,倒是不惱,反而點了點頭,說道:“房愛卿說得在理,這樣,眾卿商議一番,拿出一個章程來。”
他不知道不妥麼?
他當然知道。
只是他也只是一個想法,至於具體怎麼操作,他知道個屁。
但他很清楚,常科必開!
從今天的見聞而言,他其實很清楚,再不開常科,大唐培養的人才,都便宜了李承乾了。
關鍵是那些傢伙,包括房玄齡等人都不覺得這樣有任何問題。
在他們看來,無所謂,反正肉都爛在一個鍋裡,誰吃都是吃。
可在李二看來,那就不同了。
這是有人在從他的碗裡夾走了那塊肉!
對於這一點,李二是決計不會允許的,誰也不行,別說是親兒子,親爹他都攆下去了!
而房玄齡等人見李二這麼說,也恍惚了,不是,什麼時候我們陛下這麼聽人勸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