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歲見到松原,終於想起來昨天忘了什麼事。
那位方公子的身份可真是貴重啊!
大啟朝,方是國姓,能自由進出宮廷。
當今聖上膝下十多位皇子,方重啟、方承啟、方靖啟,不知道這位六公子是什麼啟。
人家也沒故意隱瞞,反倒是李家住在臨山縣,山高皇帝遠,顯得孤陋寡聞了。
誰也沒想到能這麼快來京城,之前蔣縣令倒是說了一些京城的訊息,有些事也不能上趕著追問。
糧食增產的訊息三年前報上去,包括李秋歲在內開始還惦記,過了一年兩年,糧種早該翻種幾次了,仍沒一絲動靜。
要麼朝廷不重視,要麼有人已經領了功勞。
無論哪一種,如今的李家都無可奈何,縱然李秋歲心有不甘,奈何鞭長莫及。想著日後再找補回來,也就沒必要三番兩次提及。
欽差去李家村傳旨,對李家來說,確實是既意外又驚喜。
那位方啟方公子走後,蔣縣令很少再去李家村。欽差走後,蔣縣令去李家村恭賀,這才又開始走動,多說了些話。說的最多的就是當今聖上如何重視農耕,李家有這場造化他和他的家族出了多少力云云。
蔣縣令邀功的意圖明明白白,自然不會向他多打聽京城的訊息,臨山縣又沒有其他相熟的人問詢,只得摸石頭過河,來了京城再去打聽。
李秋歲盤算買兩個得用的下人,方便問事和打聽訊息。
松原就是這時候來的。
李秋歲,“你怎麼來了?我家才搬進來,可沒有新鮮果子給你們吃了。”
雖然早猜測方啟身份不凡,她沒那麼小氣認真計較,可一大早,起床氣沒散呢,還不能發脾氣了?
松原愕然,遲疑問:“是小的,哪裡得罪了李姑娘嗎?”
李秋歲知道她脾氣發的沒道理,輕輕呼口氣,恢復了些平常的語氣道:“對不住,昨晚上乍換了地方,擇席。”
沒休息好呀,松原瞭然,“擇席正常,過兩日就該習慣了。”
李秋歲點頭,“一大早過來,是有什麼事嗎?”
“是我們公子吩咐……”小姑奶奶陰晴不定,松原趕緊把他家公子抬出來。
“當初我們在臨山縣,人生地不熟,遇到不少難處,沒少麻煩貴府。如今李家到京城初來乍到,有難處只管言語一聲。”
如今知道那位方公子的身份,無論人家怎樣的心思,自家能得了爵位來京城,都跟人家脫不開干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