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的天氣,過了汛期雨水最多的季節,一路上還算順暢。
眼看著京城在望,再走小半日也就到了。
人生地不熟,還不知道朝廷封賞的宅子在哪,也沒見早走的趙大和周平。這兩人早走了四五日,周平還帶著他媳婦,提前去認門打掃。
李長山道:“我先走一步,沒遇到人,就先找個人指路,認清家門再回頭來接你們。”
他們家在京城沒什麼熟人,能想到的只有一個鄭家。
鄭鎣考上秀才回了京城,鄭夫人和兩位鄭小姐同行,如今都在京城,一家人算是團聚了。
雖然柳氏和鄭夫人認了乾親,可兩人至今沒見上一面,兩家的關係,一言難盡,稀裡糊塗的一筆亂官司,真抹不開面,理直氣壯的麻煩人家。
這麼多的行李馬車,進城再停下找人問路,還真不好停放安置。
不成想,吃了頓飯的功夫,還說得再等等,李長山已經領著周平二人迴轉,“爹,宅子都安置妥當了,咱們這就啟程。”又介紹他身後的另外幾人,“這幾位是鄭家和方公子派來的管事,他們跟周管家在城外碰上。也是巧了,咱們再走幾步就能遇上。”
李三祝點點頭,外頭有長子和周平周旋,自不用他出面。
李長山進了馬車,猶豫片刻小聲道:“爹,昌順和裕升也派了管事。”
李三祝知道裕升武館,和二兒子一塊入伍的裕豐,是裕升的少東家,“昌順是你四叔賭錢的那家?”
李長山點頭。
“不說出來是對的,以後儘量少打交道。”李三祝叮囑。
嗯。
京城門口,看見浩浩蕩蕩進城的馬車,守城門的上前來問,“可是臨山縣李伯爺的家眷?”
李長山跳下馬車稱“是”。
那人扭頭高聲喊了一聲,“各位大人,李伯爺到了。”
李三祝在李長山後面下了馬車。
這時候,一行穿著朝服的官員從城門走出來。
為首一人三十多歲,留著短鬚,迎上李三祝,朗聲笑道:“閣下就是臨山縣李大人,皇上親封的永豐伯了吧。我等在此恭候多時。一路辛苦,請隨我等入城,面見陛下。”
李三祝忙笑道了一句,“有勞各位久等,我同家眷交代一聲,這就隨各位入宮。”
“李大人客氣,理當如此!”
隨著離京城越近,柳氏心裡越發緊張,夏禾和楚氏也沒好多少。李秋歲見狀無奈,提議娘幾個,連同小包子李承硯坐同一輛馬車。
娘幾個現在就擠在一輛馬車,豎著耳朵聽李三祝跟人寒暄。
“李姑娘……”
李秋歲拉開馬車窗簾,“松原,你怎麼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