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神醫收斂了情緒,隨手在几案底下摸出一本厚重的書遞過來……
李秋歲放下手裡的草藥大全,雙手捧過書。
夠分量的!
楊神醫正襟危坐,“先看幾頁藥典,一字不許錯,都背下來。”
李秋歲忍住翻白眼的衝動,為了自證,她也是拼了!
在心裡默默嘆口氣,身上的違和之處,今日也算找到合適的說辭,有德高望重的神醫和鄭家嫡子長孫作見證,以後再有人質疑也有了說辭。
這也是鄭鎣痊癒,沒趁機尋了藉口直接回李家村的原因。
中間間隔兩年,回了家裡,旁人說起來,有了讀書識字的說頭,多大變化都不奇怪。
這不算李秋歲杞人憂天,將來家裡人不說有多大出息,但凡你想更進一步,就不能留下給人說嘴的由頭。
她的脾性算不上多好,能耐住性子和人周旋,不過是未雨綢繆。
楊神醫看李秋歲抱著藥典出神,“不認識字,我先給你念一遍。”
不是說過耳兩遍就能記下嗎?
李秋歲收回心思,道了聲,不用!翻開藥典埋頭看起來。
楊神醫為了戳破她的謊言,給的這本不是簡單隻有草藥名稱,從喜生長的環境到習性類別,贅述的十分詳盡,詞彙生澀,好在配有精美的插圖,也算人性化了。
一盞茶的功夫過去,李秋歲合上書籍,楊神醫開始了提問環節。
一問一答,同樣無一處錯漏。
楊神醫若有所思的捋鬍鬚,“這樣,我收你當關門弟子,這些醫書藥典都拿回去背誦。”
看李秋歲不說話,又道:“三個月,給你三個月時間,一字不落,全數背出來。”
不是……
李秋歲瞪眼!
你這樣自說自話,三兩句就把事情定下來,還三個月,還一字不落……
想收徒都不用問當事人意見的嗎?
鄭鎣在邊上坐著,兩人交鋒,他從頭到尾看著,還說李秋歲總算過了楊神醫這關。
這最後的神轉折,著實讓人意外。不過這丫頭有這份天賦,又有拜楊神醫為師的機緣,不說能成為國手名醫,也算靠自己的本事立住腳了。
難得看一回這丫頭吃癟的模樣,鄭鎣不厚道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