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鎣若有所思,不說能全數認同李秋歲的說法,也贊同這話裡邊有幾分道理。
有人天生親近花花草草,他五姐嘴裡的龔六,就極擅長此道,聽說上一次舉辦詩會,還培養出了冬天能開花的牡丹。
鄭鎣就說:“有人天生會讀書,往往能一通百通,過目不忘也不是沒有。西北外族達子天生擅長騎射,西南沿海居民天生擅長泅水,這些暫且歸結於天賦,與個人的成長環境也有極大的關聯。”
李秋歲出身莊戶人家,莊戶人家幹什麼的,幹農活啊,見的最多的就是莊稼,親近植物一些,這就說的通了。
這話說的太有道理了!
人家鄭鎣這麼快就給她找到了說辭,不是身懷異能,連她自己差點都信以為真了。
李秋歲眉開眼笑,一合掌讚道:“就是這個道理!表哥真是博學多才!”
還算機靈,鄭鎣笑了笑。
這丫頭身上有蹊蹺,他身子好的那會兒,心裡就有所猜測。按耐住一探究竟的心思,想法子幫忙攔了楊神醫一回。
她搓的藥丸子,在鄭府下人口中傳揚,楊神醫大概是聽說了,又動了見一見這丫頭的心思。
他得了訊息趕過來,這一回說辭再動聽,也勸不住人了。
楊神醫背手走在前頭,把兩人的對話一字不落聽進耳中。
側身瞥一眼牛皮吹上天的小丫頭。
記性好不好,試一試不就知道。
照著方子做藥丸子!
呵!真真能耐了你!
坐堂幾十年的老大夫,也不敢吹出這種牛皮。
當是團灰疙瘩呢!
你認不全草藥,就敢下手做藥丸子!
就算你認全了草藥,不熟知它們的藥性,你就能敢下手了?
想認全草藥,不說丟給你一張藥方子,就是把草藥大典扔給你查閱,沒有實地觀察,你也不能夠一眼叫出草藥名稱來。
熟知草藥藥性這一條,不提草藥品種繁多,你能不能全數記下來,藥性的解說生澀拗口,就當你有過目不忘的能力,想要吃透其意,是你一個六歲小丫頭能辦到的事?
這也是楊神醫百思不得其解的關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