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老師,您對中醫感興趣,這挺好的,不過拜師就不必了吧。我建議您先買幾本中醫書籍看看。比如,您可以通讀中醫四大經典著作《黃帝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和《傷寒雜病論》,也可以直接看中醫入門書籍《醫宗金鑑》。”
“也好,這幾本書我回家就去噹噹網上全買齊了。先學習一下理論知識,回頭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向您請教嗎?”
“請教不敢當,交流可以的。”張景點了點頭。
“好的好的,那就不打擾您了,張醫生,您先忙。”何老師對著張景拱了拱手,退出了診室。
張景其實剛剛想對何老師說,如果真對中醫感興趣的話,也可以透過師承的方式參加執業醫師考試。
因為,他記得在好幾年前,國家就出臺了相關的規定。
其一是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的,申請參加醫師資格考核應當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一)連續跟師學習中醫滿五年,對某些病證的診療,方法獨特、技術安全、療效明顯,經指導老師評議合格;
(二)由至少兩名中醫類別執業醫師推薦,推薦醫師不包括其指導老師。
其二是經多年中醫醫術實踐的,申請參加醫師資格考核應當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醫術淵源,在中醫醫師指導下從事中醫醫術實踐活動滿五年或者《中醫藥法》施行前已經從事中醫醫術實踐活動滿五年的;
(二)對某些病證的診療,方法獨特、技術安全、療效明顯,並得到患者的認可;
(三)由至少兩名中醫類別執業醫師推薦。
不過,略微想了想,張景還是覺得言之過早。
或許像許多的中醫愛好者一樣,何老師只不過是三分鐘熱度而已。
再說了,他的工作是教書育人,怎麼可以為了吸納一位中醫,而去挖教育界的牆角呢?
總不能因為魯迅先生當初棄醫從文,就去發展一位棄文從醫者吧?
正胡思亂想著,“咚咚咚……”敲門聲再次響起。
下一組患者來了。
不是別人,正是歡歡媽母子倆。
“您好,張醫生,不好意思,我們來晚了。”歡歡媽剛進門就致歉道。
“不晚啊,離下班時間還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