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那個網路購物平臺還不滿意,就只能繼續拆分,把金曦工業集團給拆分成兩個,一個專門給金曦電商做供應,一個專門給曦光優選做供應。
如果還不行,那就只能動用自己所有的人脈渠道,以惡意壟斷的名義把官司打到上面去。
但那樣太傷和氣了。
不到迫不得已,還是不要做那樣的事情——畢竟還要在人家的平臺上買東西。
6月初,原來的金曦電商公司就被拆分成了三家公司。
不過三家公司的股東依然還是嚴鑫和馮曦,每個人都擁有著一半的股份。
馮曦原來就是金曦電商公司的董事長兼執行長,現在還保留那個位置。
然後又多了一個金曦工業集團董事長的位置。
至於曦光優選的董事長,則是由嚴鑫來擔任的。
金曦電商公司的總部還是在京城,但是曦光優選的總部,則放到了羊城,辦公室就在星光大廈——這是星光集團自己蓋的寫字樓,最上面四層,都是星光集團自己用的,其餘的則是用來出租。
大樓蓋好還沒多久,有著大量的房子可選,曦光優選算是最早入駐的那一批。
5月到6月,嚴鑫和馮曦主要就是在做這件拆分的事情。
有一些繁瑣,但是沒有受到什麼阻力,很順利的就把事情給辦成了。
那個網路購物平臺雖然還是有一些不滿,但是,人家都已經拆分成三家公司了,他們也不好再說什麼。
要是再給壓力,那就顯得有點欺負人了。
對方也不是那麼容易欺負的。
他們自己也不想把事情做得太難看。
真的要魚死網破,把金曦電商公司逼理自己的平臺,對他們也沒有什麼好處。
一個銷售額這麼高的公司,撤出他們的平臺,會讓他們的資料變得沒那麼好看,不利於他們的公司估值。
店大欺客,客大也會欺店。
鬧得太難看了,對誰都沒有好處。
要是讓上面覺得他們在搞壟斷,那就更不好了。
所以,也只能就這樣做罷。
最多也就是流量上面對金曦電商公司做一些限制,然後去扶持一些金曦的競爭對手。
這會給金曦電商公司帶來一些損失,但是比起拓展一個新的平臺帶來的利潤,這些損失也是可以承受得起的。
而且,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面,多一個平臺發展,也多一份安全,不至於被平臺給綁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