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科研人員,秦佳穎深知在技術上做突破是非常難的。
三年,五年,甚至一些困難方面,十年二十年才有可能出現新的突破和技術。
“貨輪方面,歐域那邊有成熟的圖紙和專利技術可以購買,企業裡如果有多餘的生產力,我們可以先造幾艘試一試,積累一些經驗。”
“至於詳細的裝置,新正船塢可以借給光威機械一筆錢,利息按銀行最低利率計算。”
“碼頭那邊,我能騰出地方給你修一個造船廠,零首付按揭付款就可以。”
蘇澄給秦佳穎開出了很多幫扶方法。
秦佳穎心裡清楚的跟明鏡兒似的。
就算蘇澄把光威買下來送給她,可在發展道路上,少不了資金等方面的幫扶。
雖然光威不是蘇澄的企業,但卻勝似蘇澄名下的企業。
借錢?
那你得有資質才行。
企業貸款哪個不要抵押,現在光威能抵押的都賣出去了,就連專利都被清算了。
剩下的廠子和裝置,不值多少錢。
這種企業,銀行給的金額不會很大,因為風險高,所以利率也非常高。
大灣口碼頭騰地方?
這種寸土寸金的地方,哪兒能說給就給啊,還幫忙修造船廠。
要不是蘇澄,以她的人脈壓根辦不到。
這些事情要籤法律手續,一碼歸一碼,不能把賬給算混了。
“當然哈,這是我心裡構建的一個藍圖,至於你要不要跟我一塊兒走,那得看你自己怎麼抉擇。”
秦佳穎還沒傻到那種程度。
天堂有路不走,非要去闖地獄的門。
她覺得,蘇澄的藍圖,比她簡單的構想要成熟得多。
不但符合時代發展的方針,而且還有一個極為成熟的框架以及宏達的理想。
秦佳穎越來越發現,蘇澄早就已經不是她當年認識的蘇澄。
多少年不見,已經徹底變了一個人。
在蘇澄滔滔不絕地講述的時候,秦佳穎突然進入一種無他的狀態,只見蘇澄嘴巴一張一合,她的注意力全都停留在蘇澄的神情上。
關於蘇澄講述的那些,秦佳穎一個字兒都沒再聽進去。
發展的攻略和方向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