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儘快掌控倭國疆域!
晁蓋先是用飛鷹傳書,聯絡坐鎮大本營的吳用,朱武,聽取他們的意見後。又開了一個軍事會議。
參與會議者有聞煥章,許貫忠,蕭嘉穗,公孫勝,耶律答裡孛五人,就事論事討論,最終有了方案。
幾位軍師提出的建國預案,晁蓋沒同意,擱置了。本想一下子到位搞成後世省、市,考慮有些太過突然,便取了個折中的方法,繼續緩稱王策略。
倭國改名為東海都護府,借鑑前朝制度設立本州南路,本州北路,北海道,九州路,四國路五大行政區域,目前有五個府,二十州,數十個縣之地!
周邊附屬島嶼劃入最近州府管轄範圍之內。類似於庫頁島,千島群島等門戶島嶼都屬於都護府直轄。
晁蓋擔任第一任大都護,副都護賽蕭何聞煥章,負責協助處理政務,晁蓋不在時能夠全權代理。
左尚書婁敏中成為長史,百尺竿王進擔任司馬。“掌統大和,撫慰征討,敘功罰過”。又置錄事參軍事、錄事、諸曹參軍事、參軍事等,皆有任命。
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曾經的天皇宮封閉,供奉歷代天皇,儘量以勝利者的姿態卻不觸碰倭人底線。都護府另選住地,各路,各府縣官吏擇優錄用。
晁家莊召集的秀才們,春天來臨!
地盤有了邁入正規化,各種事務彙報全部寫成公函。緊急事件就可以利用飛鴿傳書,上奏都護府。
當然,一系列制度和文官上任都需要時間。
由於都護府設立不久,剛剛平定,需要重兵駐守。花和尚魯智深擔任節度使,帥軍拱衛都護府。
在軍隊上也有安排,數萬倭國老兵油子送到了高麗國,開墾荒地種植,挑選聽話的組建一批僕從軍。
數萬阿伊奴人挑選兩萬最精銳計程車兵優先補充軍隊損失,剩下的部分轉為城防軍,部分在地方衙門任職。那些回鄉的新兵,只要願意同樣可以參與。
雷霆軍軍團長賽知節卞祥率領三個師團,除了北海道駐紮一個旅,本州,九州,四國各有一個師團。
瘋魔軍第一師團,近衛軍第三師團,龍驤軍抽調一個師團協助防守。島上守衛力量超過八萬之巨。
其他師團大戰後就地休整,順便重修軍營或幫助收割稻穀。熟悉島嶼情況,隨著都護府的局勢穩定後,部分會返回濟州鎮守,部分直接去濟州島。
各種瑣事雖然多,犧牲也大,但收穫同樣是喜人的。最大的收穫就是佔據偌大的島嶼有了根據地。尤其是大片土地礦物質非常豐富,土壤肥沃。
不僅適合種植水稻,小麥,還順便接收倭國財富。鏖戰三個多月,攻破大大小小的領地,尤其是最後的皇城。從府庫或者直接抄家,積累財富驚人。
金銀超過了數千萬貫,古董字畫等等數量就更多。也順便接收十幾座金銀礦,徹底解決財政問題。
倭國礦產雖然不豐富,但還是有不少的。
如新潟縣佐渡金山,後世挖掘了數百年,佐渡島也被當地人稱為“金島”,每年黃金產量難以估計。
儘管現在還沒有開發出來,但晁蓋知道,到手遲早的事情。也從大本營調來一批探礦師和冶煉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