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增加這方面的優勢,而且蒸汽機船的研發週期很長。具體什麼時候能好,不要說,何夕不知道了。就是張宗德也不知道。
科學研究自有規律,不可能強行推動。..
如此一來,事情就很簡單了。
一方面戰爭之中,對於火車,鐵路,火器,乃至生產火器的機床的強烈需求。一方面是,蒸汽機船不確定性,水師方面也不是強烈需要的。
何夕選擇也明顯了。擱置蒸汽機船,將所有研究力量放在火車上面。
即便是何遠思負責蒸汽機船,也不能帶來更多的經費。
其實,何遠思負責蒸汽機船,這本身就能代表,何遠思在張宗德心中的地位。雖然說,這一定是何遠思自己主動要求的。
但是何夕很清楚,即便是現在高素質的研究人員,還是缺乏的。而蒸汽機專案組之中,處處都缺人。何遠思如果有能力,張宗德是不會讓何遠思閒著的。
而今局面不一樣了。戰爭結束了。
而在戰爭之中,火車頭也進行了更新換代,新的火車頭很多問題都解決了。當然了,也不算太好的。但是最少而今沒有了燃眉之急。
可以放鬆一些了。
而且蒸汽機船在何夕看來,重要性會越來越大。
無他,情況不同了。
南方在朝廷手中了。
南方多有水網。如果要修建鐵路的話,其實會有很多問題的。但是如果增大水運力量的話,卻是很簡單的。只需要將原本的船隻換成蒸汽機船就行了。
蒸汽機船自有動力,在很多需要逆流而上的河段,就太站便宜了。如此一來,很多河道都是可以利用的。
甚至可以說,即便北方因為鐵路的修建,貨物運輸方便了很多。但是隻要蒸汽機船投入內河河運之中,南方河運的運輸重量,一定會超過北方。
這也是無可奈何的地方。
南方經濟超過北方,不,應該是,南方經濟回到他在大明經濟體系之中應有的位置,也用不了多長時間。
這也是很無奈的事情。
在自然稟賦上,建立煤鐵聯合體上,北方遠遠的勝過了南方。這是何夕與朱元璋為什麼選定北方發展工業
的原因。
但是比有錢這一件事情,單單從貨物運輸這一項上,南方勝過北方,是大機率的事情。
南方還是要比北方有錢的。
更不要說,海外的利益也需要維護的。
而今大明海運規模其實很大的,有十幾萬噸的運輸量。如果蒸汽機船能代替這些船隻,將會有多大的市場。更不要說,蒸汽機船能讓大明與海外藩王的聯絡更加緊密,讓大明更快的進入大航海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