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代表朱雄英的皇位坐穩當了。
朱雄英怎麼會不幫忙啊?
在朱雄英這個位置,他上位之前,想什麼,傾向於什麼學說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保全自己的權利,因為皇帝的權力就是他的生命。其他的都不重要。
藩王,勳貴,士大夫,文官代表,國債商人,新學學者等等。這就是這一場大會的主要人員。
也是新勢力崛起的關鍵之時。
定國是會是如此之重要。
在這一場大會上,何夕也不敢假手於人,親自主持,姚廣孝對顧王孫的指示,也是何夕的想法。
而今隨著時間的到來。
各方的人員也都來到了南京城中。
朱雄英也對這一件事情關心了起來。於是,這一次沒有與何夕打招呼,就來到了何府。
畢竟,朱雄英對
於何府是非常熟悉的。這是他少年時代常待的地方。這一次,他過來,也不是一個人來。而帶著自己的兒子。
卻是王皇后所生的嫡長子。而今已經三歲了。
朱雄英成婚是在隆武元年,與朱允炆差不多了。只是,朱雄英與朱允炆的選擇不一樣。
當時朱雄英也想過,從勳貴之中選一家來聯姻,從而達到鞏固皇權的作用。但是朱雄英想來想去,最後還是放棄了。
如果可以的話,朱雄英想娶何夕的女兒,但是何夕僅僅有兩個兒子。沒有女兒。
而今即便有了女兒,年齡相差也太大了一些。
而,北京方面缺少有實力的勳貴,那些不上不下的勳貴,對朱雄英來說,其實並沒有什麼用處。他想來想去,決定按照明代皇帝的傳統,當然了,這個傳統現在還沒有。
不過在他這裡算是有了。
娶了一個商戶之女。
皇后王氏也知道自己沒有什麼背景,很是溫婉。朱雄英也是很滿意的。更不要說,朱雄英很清楚,未來是商人的天下,皇后王家,雖然不是什麼大商戶,但也很有底蘊的。在有了皇帝做背景之下。
王家的產業頓時做大。並且,朱雄英也將王家的一些有能力的人,調入皇家產業之中。也彌補了朱雄英身邊沒有商業人才的缺憾。
如此一來,也算是各得其所,圓滿的合作。
只是王皇后如此出身,與南京的傅皇后,根本不能放在一起比較,難免被很多人詬病。一行行事低調。但是在完成皇后責任這一件事情上,卻是滿分的。
入門第一家就有嫡長子。
皇后的位置立即坐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