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吳高的選擇
長崎。
日本的真正中心,而今已經是長崎了。
長崎總督,江陰侯吳高也接到了朝廷傳令,讓他到南京參加會議。
而今的局面,讓吳高有些無奈。
當初,如果他跟隨何夕,或許他而今的地位,與現在大不一般。特別是連哈刺不花位都在他之上了。
只是,很多事情,後悔是沒有用的。
開戰之初,吳高是很擔心***的存亡的。在思想上行動上都有一些猶豫,最後權衡利弊之下,選擇了最安穩的選項,那就是坐鎮日本,坐觀成敗。
吳高在這一場大戰之中的所做所為,幾乎是北京方面的沐春。
如果形勢倒轉,北京敗亡,吳高的行為大概與沐春沒有什麼區別。
只是,而今想想當初的選擇,吳高也談不上後悔。只是有些悵然而已。
戰事數年,不知道多少開國功勳之後,灰飛煙滅,傅家就是典型。今後還有很多家族,會一步步的從權力中心退了下去。
吳高當初的做法註定了,在這一場盛宴之中,並不能瓜分太多權力。但是他好歹也是北京方面的老臣,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他坐鎮日本這幾年,在供應北京金銀,硝石銅礦,方面可從來沒有短缺過了。..
可以說,北京方面大戰,大部分時候打的都是日本的硝石。
吳高不會被朝廷當成外臣。
不過,想要更進一步,在這一場大洗牌之中,保持家門不墜。吳高就要好好的想想辦法了。
來彌補之前的問題。
只是他很明白,這一去京師,長崎這裡就回不來了。
別人或許沒有感覺,但是吳高卻品出來一些味道。這一次大會,帶著幾分削藩的意味。
並不是,真有割據才有藩鎮。而是大明朝廷內部的山頭。
在治國上,何夕已經有其中三味了。既不能讓下面沒有山頭,如果是下面鐵板一塊,說明上面可以換人了。這種情況說明了。上層對下層完全失控。
畢竟,大多數時候,派系無限可分,才是正常狀態。
但是對於山頭,也必須壓制。將內耗降低在一定程度之中。
這幾年,征戰為先,吳高在東洋有著很多特權。就好像沐春在雲南也有很多特權一樣。這並不是孤立。而是普遍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