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決計不可能給北京低頭的。一方面是朱允炆本身是一個很驕傲的人。很多事情,他寧死也不肯幹的。另外一方面事情到了這個地步,雙方鏖戰數年,動用總兵力數百萬之眾,直接參與戰爭的人員超過一兩千萬,更有死傷十幾萬,花費數以億萬計。如此情況之下,即便北京朝廷打下天下,也必須給天下人一個交代。
告訴大家,為什麼會這樣?
最好的交代,自然是將所有的問題,都推到了朱允炆身上了事。
單單是這一點,朱雄英也不輕饒朱允炆。更不要說,這裡面還有很多其他的事情,皇權之爭,勝者王敗者寇,從來不會輕易饒恕對方的。
朱允炆低頭不低頭,情況都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如此,何必低頭。
這種情況,朱允炆不想低頭,但是其他人卻想活命。各方人等,包括丁顯在內,都在與朱允炆疏遠。不至於像崇禎。敲爛景陽鍾,也不可能有人來的情況。
但是大家明面上,給予尊重,私下裡卻各有心思了。
不管怎麼說,此刻南京城的兵權還在朱允炆手中,丁顯想要獻城,也需要朱允炆的信任。
丁顯很快就去了宮中。
朱允炆已經等候多時了。
丁顯行禮之後,朱允炆久久不說話。好一陣子,朱允炆才說道:「丁先生,朕再三傳你,你都不來,不知道在做些什麼?」
丁顯說道:「陛下,而今城中形勢不妙,暗潮湧動。臣擔心,各家勳貴有異心,這才一一上門,探明情況,好早做準備才是。」
朱允炆說道:「哦,你剛剛去了魏國公府,不知道,魏國公上下是什麼意思?」
丁顯說道:「魏國公,明哲保身之意,十分明顯。但是而今已經算好的了。最少,臣不用擔心,魏國公賣了南京城。」
朱允炆點點頭,語氣十分奇怪,說道:「是啊。魏國府一脈,從來厚道。不管對誰,都不會將事情做絕的。」
丁顯感到了危險。
他不知道朱允炆到底再想什麼。但是他很明顯的感受到了失控。丁顯之所以能在南京朝廷之中,混的風生水起的。那是因為,他在任何時候都能
準確的揣摩出朱允炆的意思。
只是,而且卻不一樣了。
在他看來,而今的朱允炆不應該是焦急之極,手足無措,想讓他想辦法嗎?怎麼會如此之冷靜,問一些,亂七八糟,五關主體的問題。
朱允炆是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