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公一脈與北邊早就商議好了。
徐輝祖並不會做什麼,未來也不會讓朝廷給予魏國公府什麼優待,該有什麼就有便是了。徐輝祖是一個很自信的人。他自信有父親的餘蔭在,有魏國公這個爵位在,將來做出一番功業,也是很簡單的。
他參與到某些事情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向朱允炆復仇。但是很多事情都要適可而止。
在徐輝祖看來,他做的事情已經夠多了。而今朱允炆已經完了。在徐輝祖看來,已經是一個死人,無非是早死與晚死的問題。
但是徐輝祖,並不想做太多了。最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沾染上皇帝的血。
朱允炆畢竟是當了數年皇帝。
徐輝祖殺了朱允炆,或許,讓朱雄英很高興,但是朱雄英將來一定會收拾他的。
所以,到了而今,徐輝祖什麼也不準備做了。就等待北軍入城,他上殿朝賀,迎接未來的新時代而已。
他以很坦然的態度來面對丁顯。但是丁顯卻不能坦然啊。
北軍南下,勢如破竹,橫掃兩淮,簡直沒有什麼像樣的抵抗,而今中原精華之地,都已經到了北軍手中了。
立即要飲馬長江,南京城失守,已經是一個時間問題了。
但是他的很多佈置都沒有來得及做。
他給派過長江的使臣,一個個都沒有訊息,讓丁顯心急如焚,他很清楚,沒有訊息,很大可能就是壞訊息。
他必須自救。
他知道何夕不喜歡他。北京朝野很多人都不會喜歡他的。但是他無所謂,他必須有讓北京方面重新權衡的利益。
這個利益有很多。
比如獻南京城。比如將他自己與南京很多勳貴聯絡在一起,其中很重要的就是魏國公一脈。
魏國公府在很多事情上做的一些小動作,當時還是秘密,但是時間一長,也就不是秘密了。丁顯很早就找到了這些蛛絲馬跡。
但是他掩蓋了起來。
畢竟,拿出來也不可能搬倒魏國公府的,反而會給自己搞出很多麻煩。這個時候拿出來,是想從魏國公府之中交換一些利益,比如在北京朝廷立足的門票。
只是魏國公這個態度,讓丁顯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
丁顯只能硬著頭皮說道:「而今局面,大家都看得清楚,我代表大家,想請魏國公出面為大家謀一個路子。」
魏國公徐輝祖淡然的說道:「你說的大家是誰?」
丁顯一愣,心中準備說出幾個人名來。
其實丁顯做事情太過了,真正站在丁顯船上的人並沒有多少。畢竟丁顯每一次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本質上,就是別人的利益被侵佔。
或者在丁顯看來,這是合理的。但是你次次強勢,時間長了,當你不在這個位置上的時候,別人未必願意與你合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