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棉花戰爭
朱雄英說道:「不知道姑父準備從何處著手?」
何夕說道:「黃子澄那邊的訊息,丁顯準備邀請南京那些勳貴回去辦廠。但是他們能辦什麼廠子啊?我思來想去,只有棉紡。」
朱雄英一愣,說道:「為什麼?」
何夕說道:「因為這些人是要賺錢的。辦工廠想要賺錢。最好辦成本比較少的輕工業,體量太小的,這些人又不願意做,最賺錢的事情,無非是棉紡了。」
如果這個時代有風口的。
那一定是棉花紡織。
無他,重工業是有限制的。
這麼多鋼鐵,讓人吃嗎?甚至何夕覺得,遼東與遵化鋼鐵廠已經有一些生產過剩了。如果不是有海外市場,西域市場,還有戰場消耗多餘的產品。而今說不清楚是什麼樣子的。
棉花作為世界經濟史上第一個大宗商品,是有原因的。為什麼工業革命最開始是紡織業?而不是其他產業,無他,衣食住行,是人最重要的。其中也只有衣服是最方便的商品。
吃的各地胃口不同,而且容易壞。住的不能流通。總不能將房子裝船運到世界各地吧。最後也就是衣服,有龐大是市場,是人就要穿衣吧。遇見東南亞這些不會穿衣服的部落,也可以教化一下他們穿衣服。
正因為這樣的旺盛的需求在。
紡織機漸漸成為最賺錢的產業,以至於棉花不足,甚至從印度運輸棉花過來。
誰都想參與。但是在北京這裡並不是好參與的。最重要的是原材料。
在南京只要能搞定原材料,即便從原材料運輸到北京來,就能賺大錢,更不要說,自己在南京建設廠房紡織了。更是一個賺錢的買賣。
朱雄英還是有些不明白,說道:「這棉紡有什麼問題?」
何夕說道:「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在江南做這個。這個問題,我很早就想過,說實話,而今棉花最多的地方,應該就是江南。江南本身布業就很興旺,家家戶戶都織布。」
朱雄英這才抓住了要點。說道:「家家戶戶都織布。」
何夕說道:「對,家家戶戶都織布。說實話,我都有些佩服丁顯。我當初動過這個念頭,最後不了了之了。就是擔心,點火容易,引發的事情,就不好辦了。而今丁顯就敢做,將來,我都不知道該怎麼收場了?」
朱雄英說道:「姑父準備怎麼辦?」
何夕本意,他是不準備參與這一件事情的。畢竟,何夕本身就是要借這一場大戰,進行社會革命的。而整個大明封建手工藝最發達的地方,就是江南,歷史上即便到清末民國,土布還在一些地方頑強生產。可見他們的頑強。
就社會改革這一件事情來說,丁顯是與何夕在一個戰壕之中的。就何夕本意,他其實很想看看丁顯能做到什麼地步,將來也好順著丁顯做的事情繼續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