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公務員> 第五十九章懷慶戰役籌備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九章懷慶戰役籌備 (2 / 3)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懷慶被太行山王屋山黃河夾在一起,形成一個狹長的地帶。看似封閉,其實四通八達。往北直通上黨,長平之戰的時候,秦王就是親自到了河內,鼓勵軍民北上支援的。

向西直通河東。而河東就是黃河之道,距離陝西就是一河之隔了。

南面雖然面臨黃河,但是這一帶黃河並不是黃河下游,河道固定,談不上是地上懸河。這也罷了,更關鍵這裡有很多有名的渡口,比如孟津。也就是武王伐紂的時候,會師諸侯的地方。

也就是說,從這裡渡過黃河直撲洛陽。是可以辦到的。

更重要的是,從東南往山西的道路。最方便的就是透過懷慶,或者彰德,走太行八經入山西。而今北軍只要拿下懷慶,太行山之東南,皆為北軍所有。

南軍再想與山西有什麼練習,要麼走河東,要麼走陝西。總之要繞好大一圈。對山西很多事情都不會方便的。

何夕覺得,葉沈這一手,不能說不妙。

但也有很大危險。畢竟,前文也說過了,懷慶府,臨山臨河,三面缺一,也就東邊是一個缺口而已。一旦孤軍深入,敵人也可以甕中捉鱉。

何夕知道,這是徵南軍,還有葉沈的不滿情緒。他不能不答應。

比較,戰略重心轉移到陝西。其實對徵南軍很不利,之前徵南軍掌握了北京朝廷大多少兵力,如果決戰在中原打響。在黃淮,江淮之間,打上幾場決定性的戰役,足以直撲南京了。

葉沈這個思路在軍事上,是可行的。

問題有二,第一軍事風險,黃河的風險。決戰的風險。

如何避免南軍以水代兵,讓千里平原變成澤國。如何肯定決戰就一定勝利。即便對不是徐達了,是傅友德。讓葉沈自己來說,葉沈都不敢保證一定能勝過傅友德。

其實軍事風險還在其次,畢竟北京而今已經站穩腳跟,已經不怕敗了,雖然敗上一場,會元氣大傷。但是已經有了恢復的可能,而不是如河間之戰前,一旦戰敗,全域性就不可挽回了。

政治上的風險卻最大的。

也就說說,如果葉沈打贏了三次大決戰,最後覆滅南京,那麼葉沈的聲望與實力,朝廷該如何制衡啊?

這才是最重要的。

何夕與朱雄英沒有商議過,但其實都有默契的。

何夕不會壓著葉沈不讓他立功,但是軍中的山頭決計不能全歸了葉沈。何夕都不能容忍,更何況朱雄英。

開闢第二戰場,也是給另外一個人立功的機會,將來徵西軍或許與徵南軍相比,勢頭稍弱,但也足夠牽制。在加上何夕手上其他手段,是決計不可能讓勳貴形成一個整體集團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