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這麼一說。頓時很多人皺眉了。
五千萬元甚至更多。好傢伙,總共才搞過來一億多元,這一條鐵路就要用去一半有餘。朝廷還做不做其他的事情了。
楊士奇首先說道:「大人,此事還是從長計議吧。朝廷恐怕力不能支啊。」
何夕說道:「好。這一件事情先放放,不過勘探計劃要先搞起來。人總不能被嚇住。即便而今不修,將來也是要修的。勘探的錢是省不了的。你們下去做計劃吧。立即將這一件事情給辦起來。」
「是。」張友直與葛天工立即答應下來。
兩人也知道,這裡不是他們能夠長時間待下去的地方。就立即離開了。
在他們走之後。解縉說道:「鐵路的事情有些問題,只是難道等下面勘探結果出來,再做決斷?那不是到明年了嗎?」
解縉這一段時間,有一些太活躍了。
何夕淡然地看了他一眼,說道:「首先平逆之戰,絕非旦夕可定,
解大人何必心急?而且除卻西北戰略之外,還有其他想法嗎?既然沒有那你急什麼嗎?」
解縉說道:「下官只是心急平賊而已,有失分寸,還請大人見諒。」
在何夕心中西北戰略幾乎已經定下來的。無非是如何施行而已。
雖然說,翻山越嶺恐怕有一些問題的。但是清代京張鐵路能夠修好,何夕相信這一條鐵路也能修好。而且這一條鐵路不僅僅是軍事用途,更是將西北地區與北京遼東統一市場聯絡在一起了。增加了北京的戰爭潛力。
就而今北京控制的版圖,可以分為三大塊,北京遼東河北板塊,日本高麗板塊,山後板塊,所謂山後,其實是宋遼的名詞,就是燕山之後,大同漠南河套板塊。
這三大板塊雖然也有經濟聯絡,但是畢竟相互獨立。
這也是這個時代很正常的事情。
大部分商人都是短途商人,長途跋涉的商人是非常少見的,無他長途跋涉的商人雖然在利潤上提高很多。但實際上風險也有很多。
有太多的未知了。
所以大多時候商販是短途運輸,一站轉一站,每一站都要加一些價格作為利潤。
對於很熟悉的短途商路,對這些商人都是在自己家門口。自然方便了很多,也安全了很多。
而在京營鐵路修建好之後,這種情況被打破了。遼東與北京才在經濟上聯絡在一起了。從而產生了更大的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