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夕說道:「這是已經定下規矩了。錢多則得。不過,我可以給你打招呼,本季度財政部的錢可以先不上繳了。」
張友直聽何夕如此一說,立即知道這事情穩了。
原因很簡單,張友直管理的錢,不是他的錢,雖然在何夕的規定之中,他是有分紅的。本質上這是朝廷的錢。對於朝廷來說,國債收入,與財政收入有區別嗎?
張友直敢將所有流動資金買國債。甚至將工人工資扣下來買國債。畢竟,真到沒有錢發工資的時候,可以去銀行借。
國企的待遇還是不一樣的。
其他人誰敢這樣做?
比有錢?真不怕。
張友直說道:「有大人這一句話,我就安心了。」
何夕心中暗道:「我卻要與陛下打聲招呼了。」
朱雄英想讓解綸佔據議長這個位置,何夕不是不知道。只是他權衡利弊之下,不得不承認,這些大國企是大明
的根基所在。這十幾個企業,每年貢獻了將近一千萬元的收入,還有很多隱形的好處。
甚至從某種角度來看,這十幾個企業加起來,能比一兩省對北京更有用處。
他們的特殊地位與一些述求,也必須滿足。
與之相比,解綸就等而下之了。
即便解綸與何夕的關係也不錯。但是解綸的錢是自己的錢,張友直的錢是朝廷的錢,這裡面的主次不能不分明。
朝廷必須的時候,能夠一聲令下,讓張友直的建築公司工人發放武器,準備上戰場。但是對解家能這樣嗎?是不能的。
何夕與朱雄英相對而坐。
議會這一件事情,是一項非常大的政治改革。
何夕與朱雄英碰面很多次。就是商議這一件事情。
何夕說道:「臣最近想過,應該增加議員一項權力,就是上奏權。有什麼想法,可以職上奏朝廷,由內閣專門處置,如果無稽之談,自然駁回,如果有可得之處,可以下議會商討。」
朱雄英一聽,說道:「這是解綸給姑父的靈感吧。」
何夕說道:「陛下聖明,臣覺得,治理天下最重要的人是要讓人說話,上下交通,才是善之善也。解綸所說的沒有錯,朝廷應該為百姓服務,不是相反。」
朱雄英說道:「如是說來,讓解綸當這個議長,姑父也沒有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