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些人只要稍稍改變思想,就能從一個藝術家變成科學家。
畢竟讀書人加上工匠技能,是可以等於藝術家,也可以等於科學家,就看向什麼地方培養的。
這種深厚的底蘊,決計不是前幾年還是文化荒漠的遼東與北京所能比的。
如果能攻下江南一帶,何夕決計不吝嗇用兵的。但是而今方乘風在靖江已經是鞭長莫及了。想要攻下江南不可能,僅僅是騷擾,或者撈上一些錢財。
那麼自然是得不償失。
不過,有一件事情,卻是可以做的。那就是大規模走私。
在何夕看來,走私本身就是一種經濟侵略。
畢竟,之前限制遼東與北京的工業品,不進入大明內陸,就是擔心引起連鎖反應,大規模民變等等。朱元璋都為這些事情頭疼。
但是而今不一樣了。
真要出事情,那是朱允炆的事情,與北京何干?甚至能與北京攻勢相互呼應了。
實在是再好不過了。
這對何夕來說,是一個好訊息。
另外一個訊息,就難以說明是好是壞了。
自然是徐達擔任大將軍,統領大軍北伐之事。
這一件事情,讓何夕震動非常。
人的命,樹的影,徐達非尋常人也。豈能不讓人震動,更不要說,全天下不知道多少人都是跟隨過徐達的。這影響力深入到大明天下,每一個角落。
天下不做第二人想。
甚至令朱雄英也震動非常了。
何夕雖然有自信,新時代的火器戰法之前,徐達未必比葉沈更厲害,但是何夕這樣想,沒有用。他需要安撫的是大眾的信心。
也包括朱雄英的信心。
畢竟,
徐達這個名字,也給朱雄英帶來相當大的震撼。
甚至何夕內心深處,也有幾分忐忑。不過隨即,他將這種不安給壓了下來。
畢竟,在何夕看來,自己戰法先進,火力充沛,將領素質高,士卒餉銀高,訓練到位。在裝備上更有很大的優勢。縱然徐達又怎麼樣?
大不大了轉攻為守,用火力優勢來對抗徐達。何夕就不相信了,徐達還能改變而今的火力對比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