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何夕來遼東,吳立受命屯田,非常得劉璟看重,就是因為吳立在屯田這一件事情很下功夫,得到的成果都比別人好。
甚至劉璟一度想讓吳立轉武為文,給他打下手。
但是吳立才不乾的。
吳立倒不是看不起文官,畢竟天下太平,吳立不覺得將來有什麼仗打,他也年紀大了。今後估計也不能上戰場了,文武對他來說,並沒有什麼區別。
但是,吳立戎馬半生,身上還有一個世襲千戶,這是可以傳之子孫的富貴。他豈能放棄?
而何夕後來編練新軍,在原來的將領之中選拔合適的將領,做出一分考題,讓下面人做。大多數都是數學問題。無他,軍隊現代化,或者近代化。本質上,是用數學代替經驗的過程。
只有有數學底子,很多戰術都很好理解的。炮兵射擊射程頻率,決定了炮兵陣地應該怎麼建設。火銃的射程頻率殺傷力,是所有火銃軍陣的根基所在。
不理解這些東西,很多東西,根本無法溝通。
而吳立是其中數學底子最好的一個人。
畢竟,何夕組織的屯田想要做好,是需要理解何夕的思路的。而何夕的思路之中,本來就有大量的這樣的內容。.
有了這些準備,才有了吳立而今的脫穎而出。
「報。」一名斥候飛奔到吳立身前,說道:「第三軍王統指報一路平安。」
吳立說道:「知道了。也回他,一路平安。」
這也是吳立確立的規定。第三軍就在吳立以西三十多里處。為了防止被個個擊破。每一個時辰,都要有他探馬來回稟報一次。
確定對方的情況。
這種聯絡中斷一次,可能是探馬路上遇見什麼事情了。中斷兩次,就很危險了。中斷三次,幾乎可以確定,對方遇見了敵人。就要針對性偵查了。
「報。前軍已經到了浮河。」又一個斥候飛奔而來。
吳立說道:「令前軍就地紮營,修建浮橋。並營造營地,等中軍,後軍與之匯合。明日再渡河。」
其實而今才不過是午時剛過。
下午還有大把的時間。只是吳立太過謹慎了。
雖然說浮河並不是一條很寬的河流。但是他依舊擔心被敵人擊於半渡。寧肯用一天的時間,搭建浮橋。以求明天,大軍一起渡河。
這裡所說的浮橋,並不是一座兩座,最少三五座,才能讓大軍儘可能快的透過。
不至於被浮河分成兩個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