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公務員> 第五十章何夕的大工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章何夕的大工程 (2 / 3)

北京作為北方的物資散集地,最大的牲***易市場,糧食交易市場。再加上工業中心,羊毛紡織,棉布紡織中心,特別是後者,遼東與北京天津,一起成為了北方紡織中心。

主要是以羊毛毯,棉布,柞蠶絲綢,麻布為主。

這也是南北矛盾越發激化的原因。

北方布,當然大部分海外銷售。但是就大明已知世界來說,海外市場還是小的。對於北京來說。最大的市場,就是大明南方市場,遼東,天津,等地的食鹽,已經嚴重衝擊了兩淮的官鹽了。而北方布匹也嚴重衝擊了南方小農經濟。

特別是江南地區的經濟。

須知,江南重賦,江南四府承擔了大明田賦的十分之一以上的賦稅,雖然江南土地肥沃,但是單單靠土地,根本不行,一般來說,男耕女織,織布出來賣,以供應家庭開支,而田裡的收成,交過賦稅之後,也就只剩口糧了。甚至今後演變成了,整個江南大多種植桑樹等經濟作物,反而從長江上游買糧食繳納賦稅。

於是,當江南土布市場地位動搖的時候,會出現什麼情況?

也就是而今是洪武年間,朱元璋多

次均平土地,清丈田畝,百姓負擔並不高,百姓尚且能夠承受。但是士紳們卻承受不住了。

無他,百姓能承受的,都是自耕農,士紳下面的土地是佃戶。也就是佃戶承擔國家賦稅之後,也要承擔地主的田租,然後又要面對布匹不值錢的狀況。

再加上,本來就由很多佃戶,見當地活不下去,去海外,還有南京,等大地方討生活。

畢竟黃子澄在少府做的固然不如北方轟轟烈烈,但也並不是什麼也沒有做的。

這種壓力傳遞到政治上,迫使士大夫們有一個共識,就是用激烈的手段來處置朱雄英。這是朱元璋沒有讓朱雄英在南京的另外一個原因。否則,朱元璋很有可能是停棺相攻的局面。

而朱雄英分明是嫡長子,朱雄英這裡也有監國詔書,而朱允炆那裡什麼都沒有,還有很多嫌疑。但是大明士大夫們卻沒有一個人出來發聲,其實就代表了一些傾向。

南方已經逼急了。

也就是說,就南方士大夫們來說,他們巴不得一下子與北方斷絕所有貿易。但是何夕卻不想,作為貿易上有優勢的一方,怎麼能放棄自己有利的武器。

不僅僅要用,更要大用特用。

只是何夕也知道,南北並立的影響太大了。何夕想要回復到戰前,幾乎不可能的。甚至,海上戰事,大明海外最重要的市場,也就是南洋市場,也很有可能失去了。

這種情況下,何夕必須出手了。

何夕說道:「今日我來此,還有一件事情要說,北京到營口的鐵路需要修建,還是如之前一樣,招標。今日讓張助教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這鐵路是什麼?」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