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夕與朱雄英的關係不去說。單單說朱雄英與安慶公主之間的關係就行了。誰不知道何夕與安慶公主是有名的恩愛夫妻。何夕幾乎已經確定是朱雄英船上的人了。
朱允炆還有選擇嗎?
朱允文說道:“我需要做什麼?”
丁顯說道:“什麼也不需要做。尊禮守孝即可。因為他們會來找殿下您?”
朱允炆說道:“找我?怎麼可能找我,我不是嫡長。”
朱允炆至今還記得丁顯的冷笑,丁顯說道;“這不重要,殿下真以為天下儒生,對嫡長都非常看重,非此不可?錯了,這不過是細枝末節而已。朱雄英與何夕走得太近,不僅僅殿下不滿意,天下間有太多人不滿意了。只是而今在蟄伏而已。殿下只要給他展示出新的選擇,自然會天下歸心。”
朱允炆也不是傻子,就問出最有價值的問題,說道:“變法可是皇祖父定下來的。”
丁顯說道:“陛下老了。而殿下日月尚長,陛下過去定下來的東西,之後能夠推翻,而今定下的東西,未來就不能推翻了。變法這一件事情,太難了。幾乎不可能完成。”
朱允炆說道:“其實我覺得,何大人有些事情做得不錯。有些事情做得的確有些過了。”
丁顯說道:“這不重要。殿下登基之後,想做什麼都可以。只是而今,必須尊禮守孝,學習太子殿下。畢竟,真正能決定儲位的,不是陛下,而是太子殿下。肖父,肖祖。殿下要選一個。”
車廂一晃,將朱允炆從沉思之中驚醒,外面市井之中各種叫賣之聲傳了進來。
朱允炆有些迷茫,心中暗道:“我的選擇真的對嗎?”
只是朱允炆知道,他其實沒有選擇?
不是嗎?
兩位皇孫還沒有來到宮廷之中,錦衣衛已經將兩位皇孫的一舉一動都報告給了朱元璋。
朱元璋看了這些無悲無喜,雙眼之間甚至有一些憐憫之意。
太子這一輩很多事情都還沒有搞定,孫輩之間,一些事情已經展開了。這不由得讓他想起了唐代。唐代大部分帝位傳承都是有問題的。每一次帝位傳承,幾乎都有一場腥風血雨。
傷了大唐的根基。
因為每一代參與奪嫡的人,幾乎都是同輩之中最聰明最有能力,且與皇室最親近的人。畢竟,不是聰明又能力,又能信任的人。如何能參與進入如此大計。
固然,如果輔佐登基成功,收穫是巨大的,但是每一次奪嫡,必然有失敗者。而且失敗的人很多。
如此一來,很多人就牽扯其間,不能為朝廷效力。
一次兩次沒有什麼?但是大唐帝位傳承正常的太少。每一次都有,那裡有這麼多人才夠霍霍了。
朱元璋之所以選嫡長制,這是因為這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