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夕說道:「你放心便是,這一件事情我心裡有譜。不管發生什麼事情,我能保證北京城,是殿下的北京城。」
朱雄英說道:「我會安排平安聽從姑父之令。」
朱雄英到北京來,也不是沒有收穫的。當年太子北上,延攬了很多將領,平安是其中最傑出的一個。雖然說平安跟隨燕王北伐,但是平安始終不是燕王的人。可以說是宋國公舊部,但也可以說是太子看重的人。
所以朱雄英繼承了這些人脈。
並且在組建北京京營的時候,朱雄英也發揮了作用,將平安等人送到京營之中。
而今的北京京營可以分為三部分,分別由鄧鎮,何夕,朱雄英三人掌握。
當然了,鄧鎮因為是正管,所以鄧鎮所掌握的兵馬,是要勝過何夕與朱雄英的聯合了。當然了,這是表面上的。畢竟何夕在北京這麼多年,籌備了三年有餘,如果還不能做到對北京城的完全掌控,何夕可以拿一塊豆腐撞死了。
鄧鎮自己都不知道,他下面的人已經被何夕掏空了。
畢竟,鄧鎮可沒有想到何夕一直在籌備大戰。和平時候的軍隊與戰爭時期的軍隊是不一樣的。戰爭時期的軍隊,需要主將絕對的權威,反駁一句,拉去問斬,都是常有的事情。但是和平事情的軍隊,是最忌諱一言堂的。
畢竟上面人擔心,這具體領兵的人到底存了什麼心思。
而鄧鎮就是和平時期的心態經營軍中,他僅僅負責大概,並不管下面人的小心思。他覺得,下面人能有什麼小心思,難不成想要造反不成嗎?
何夕就是利用鄧鎮這個心態,已經為鄧鎮佈置好了殺機。
就看鄧鎮將來的表現了。
如果可以,何夕也不想殺了這位,畢竟這些年彼此合作也很愉快。鄧鎮也從新法之中獲得了不少利益,有可能拉攏成為自己人的。
只是,可惜了。
而今大明最大矛盾已經是奪嫡,其他都等而下之了。
何夕說道:「有平安將軍的支援,這一件事情就更有把握了。」
朱雄英又與何夕說了一些話,最後忽然問道:「姑父,我真的不能回到南京了嗎?」
何夕與朱雄英對視一眼,似乎從朱雄英眼中看到了什麼?或者說朱雄英從何夕的眼中看到了什麼。最
後何夕什麼也沒有說,朱雄英僅僅是嘆息一聲,就讓何夕離開了。
在深深的宮殿之中,朱雄英輕輕一嘆,自言自語道:「皇爺爺,你真的選中了老二嗎?我到底做錯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