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詔令出
何夕說道:「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當有為於天下,否則生如行屍走肉,與死人有什麼區別。我是這樣,四哥何嘗不是。」
燕王聽了,哈哈一笑,說道:「好,有你這一句話,將來我能幫你的時候,一定會幫你的。只是,你也知道,我也有我的事情,幫不了你的事情,也沒有辦法的。不過,你放心,將來不管出了什麼事情,你只需一封手書,安慶與孩子,還有你的弟子們,來燕國,誰也不能難為他們。」
燕王眼下之意,對何夕不看好。
畢竟朱元璋是何等的權威,被朱元璋否定的事情,誰又能看好啊。
燕王願意為何夕的人提高庇護,其實已經相當不錯了。.z.
何夕說道:「那就多謝四哥了。」
雖然何夕覺得,大概是用不上的。不過何夕主要目的就是與燕王拉關係,今日這一番談話,兩人的關係自然親近了一些。
洪武二十五年,與之前最大的不一樣,就是洪武二十五年之前,大朝會是很頻繁的,但在洪武二十五年,先是太子薨逝,再是皇后薨逝,皇帝病重,輟朝的輟朝,免朝的免朝斷斷續續幾乎有兩三個月,沒有怎麼正經上朝了。
這讓很多大臣都不習慣。
不過,這一次大朝會再次召開了。
只是朱元璋卻比之前衰老很多了。雖然依然正襟危坐在奉天門龍椅上,依然是一身龍袍,但是很多人都看出朱元璋的虛弱。畢竟朱元璋連奏疏都不怎麼批閱了。
這一次大朝會,朝廷上下都沒有缺席,畢竟朱元璋這一段時間第一次上朝。
所有人都發現一個小變化。
那就是內閣的位置。
原本內閣大學士們的位置,就是翰林院中。後來在皇帝左右兩側,或者身後一點。畢竟是顧問侍從之臣。是皇帝近臣。而皇帝下面,直接對應的是六部尚書。
因為六部尚書才是大明最高的文官。
但是這一次不一樣了。
內閣數人另起一列,朱元璋下面,列於六部尚書之前。
也就是說,從這一刻,朱元璋確定。內閣是位於六部之上。而秘書監以何夕為首,站在朱元璋身後。代替了內閣成為皇帝的近臣。
這代表著,大明政治格局一大變化。
已經被朱元璋廢除十幾年的丞相,再次出現了。不過是從左右丞相,變成了內閣群相制度。當然了,內閣相權也是進行閹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