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方孝孺固然如此想,但是他內心深處,卻有一絲不能明言的擔憂,那就是:“朱雄英已經十幾歲了,也算是成年了。他的心思還能掰過來嗎?”
方孝孺一想到這裡,腦海之中,就閃過一張面孔。不是別人,是朱允炆。
隨即方孝孺將這個念頭給壓下去了。
長幼有序,在方孝孺看來,是天經地義的。他怎麼可能推行廢長立幼啊。
只是,不知道怎麼的。這個想法偶爾在方孝孺內心之中轉一個圈。
這個時候,忽然有人傳話,卻是朱元璋要見朱雄英。
片刻之後,朱雄英來到朱元璋這裡。
朱元璋並沒有抬頭看朱雄英,而是說道:“方孝孺給你說什麼了?”
京師是朱元璋的主場,在這裡,很少有事情能隱瞞過朱元璋的,而秘書監之中,更是如此,可以說,一舉一動都在朱元璋的眼皮底下。
朱雄英將與方孝孺的話,一五一十的說了。
朱元璋聽朱雄英說,而今對於這一戶人家最好的辦法,就趕急判下來,怎麼判都不重要。
朱元璋忍不住抬起頭看了朱雄英一眼。說到:“不錯。”朱元璋在乎的並不是,這一件案子的成敗,甚至朱英雄偏向那一方。而是朱雄英在這一件事情所透漏的平民視角。
這才朱元璋最欣賞的,朱雄英有這個心思。將來即便力有不及,但也決計不會是一個暴君。而那些滿口仁義道德,做事的事情,從來不為百姓著想的人,才是禍害。
沒錯,朱元璋心中想的就是崇禎。崇禎在儒家士大夫口中,簡直是道德完人了,但是就是他將天下逼得造反的地步。這裡固然有很多不得已之處。
但是崇禎決計沒有平民百姓的視角,根本不知道所謂之三餉,對他們來說,代表著什麼事情。
朱元璋接著問道:“說說,你對義門鄭家的想法?”
朱雄英說道:“我只想一件事情,那就是晉國六卿,化家為國。”
朱元璋看著朱英雄,說到:“坐吧。”
朱元璋心中暗道:“如果老大有他兒子幾分果決就好了。”
其實。朱元璋對士大夫的態度,可以從義門鄭家看出來。義門鄭家數千口人聚集,有族長理事,沒有私財,所有人一同耕作。糧食村裡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