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脫因帖木兒有一件事情判斷錯誤。
那就是何夕才沒有這種兌子的魄力,他很寶貝的自己的工業基地,此刻他已經與吳高發生了衝突。
他們現在已經不再鐵嶺衛了。而是在汎河所。顧名思義,就是在靠近汎河的一個小城堡。此刻汎河兩岸已經距離明軍絕對主力,已經有三萬上下。這一段時間,何夕屢屢下令。整個遼東的軍隊都在動員之中。
按照遠近距離奔赴前線。
吳高兩次阻擊,拖延的時間一點也沒有浪費。
何夕指著地圖上一條河說道:“我不管什麼情況,這一條河,就是截止線。”
汎河寬度上並不比柴河寬。總體上來說,也是一條小河。何夕之所以如此確定,就是因為,從地勢上來看,衝出汎河之後,千山山脈與遼河之間的狹長平原,變寬了起來。已經很少有能橫貫這麼寬的河流的。
有的話,那就是渾河。
而渾河就在瀋陽南邊。
大量重工業區都在渾河北邊。
這是何夕決計不能允許的。
“大人。”吳高說道:“汎河之後,雖然少有河流。但軍堡漸多。絕對能將敵人擋住了。不會衝到瀋陽城外,另外,這幾日的情報,後續大軍已經陸續趕到了。在後面足以抵擋住敵人。”
“請大人放心。”
何夕說道:“不準就不準。我重複一遍這是命令。”
前面兩戰,何夕也看出來,吳高謹慎得幾乎膽怯,每一次都能脫身,沒有一次都保留實力。每一次都沒有拼盡全力。
這根本上是兩人是對眼前戰局判斷不一樣了。
在吳高看來,即便敵人到了瀋陽城下又怎麼樣?鐵廠是有城池的。撫順煤礦倒是沒有。但是煤礦任韃子劫掠又能劫掠出來什麼?至於其他地方,固然有一些問題,但是成大事不拘小節。
而今韃子數倍於我,真要大戰一場。
勝負難料。
吳高決計不會將自己陷入如此險境的。
勝了固然好。但是對吳高來說,並不是最緊要的事情。一旦敗了,很多事情都不好說了。甚至能不能單憑遼東的力量將韃子驅逐出去,也在兩說之中。這對吳高的影響最大。是他這個遼東守將不稱職。
至於遼東本地的損失。抱歉與我有什麼關係?而且損失只要不是太大。他江陰侯的名頭也不是白給的。他也是親朋故舊一大堆,在皇帝面前也不說不上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