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公務員> 第九十二章 經義取士不可動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十二章 經義取士不可動 (2 / 3)

朝廷官員任命也是有一定章程的。當然了,而今的章程很亂。不成體系,一方面是大明剛剛建立,沒有什麼成例可以依靠。另外一方面,是什麼規矩都不可能約束朱元璋。

朱元璋很多舉動,就將所謂的章程給改了。

故而,洪武十五年,很多東西,都是一變再變。就連科舉這麼重要的東西,都經歷,辦科舉,廢科舉,興舉薦,而今又商議重辦科舉,至於其他方面,更是變化太多了。

連丞相都廢除了。

大明洪武前期唯一不變的東西,那就是一直在變。當然了,這種變化在洪武后期漸漸少了。在太子死後,更是進入收尾之中了。

這是另外的故事,這裡不提。

洪武年間用人方式,也大有不同,最多的依然舉薦。就某大臣舉薦某人為某官。這樣做有好處,也有壞處。

那就是結黨營私的事情太普遍了。

因為舉薦出仕,他身後都是有恩主的。有恩主有勢力,就有底氣。不是他一個人。在遇見地方上有 什麼問題,也能求救於恩主。最大的壞處,就是結黨營私了。

當然了,朱元璋也用過其他方式。

考試就是一種。但是吏部主持的考試,是資格考試。比如要任命一批縣官,就看資歷,選拔一批人,考試一下,篩除一些,然後任命。太子說的抓鬮,就是這種考試之中。

但是更多是,朱元璋直接任命。

天下大部分官員,都在朱元璋的心中記著,比如這一次將張度忽然調過來做煤鐵司郎中。這就是聖心獨運。沒有與任何人商量。

何夕說道:“正是,在我想,如果朝廷要任命某官,需要提前在報紙上公佈。公佈要求,比如幾品,需要什麼資歷,任何吏部選可以推薦一些人。某些大臣們,也能推薦一人選。有名額限制,也可以讓人自薦。然後吏部主持考試。考題與所任的官職有關係,然後讓所選官員上級,來判卷。最後得出誰來擔任。”

“你覺得如何?”

姚廣孝聽了,首先想到的是,如此一來,皇帝活動餘地就很大了。大臣任命之權,今後就有得爭了。其次就是這一件事情太麻煩了。

因為這裡面牽扯的東西太多了。

首先,就是資歷, 怎麼確定資歷?其次,考試怎麼考試?須知,考試這個制度最大問題是舞弊。

大明一年要任命多少官員,如果用這個辦法,這種考試從年初到年尾,都不會停,而數千人的大考,還能作弊的。而幾個人,幾十個人小考,不引人矚目,作弊就更加簡單了。

但是姚廣孝內心之中,也有一些感動。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