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公務員> 第九十二章 經義取士不可動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十二章 經義取士不可動 (1 / 3)

第九十二章 經義取士不可動

“經義取士這一項決計不可以放棄。甚至不能消減。”姚廣孝說道:“自王安石以來,經義取士,已經成為天下主流。而且王安石各政皆廢,唯有此政不廢,大人當深思之。”

“同風俗,一道德。千古儒生之願,於天下有利無弊。大人或覺其虛妄。卻不能輕易改動。”

何夕不得不深思姚廣孝之言。

姚廣孝這番話,說明不僅僅很多儒臣覺得這一件事情很重要。甚至連姚廣孝也覺得這一件事情很重要,不能輕易改動。

但是雙方覺得很重要是不一樣的。

儒臣是利益相關。如果不考經義,那麼大量儒生如何入仕。這簡直是比殺了他們都難受。儒生們為何反對舉薦制度?固然,舉薦上來的官員,良莠不齊。但是實際上,科舉是從士大夫之中取士,這代表讀書人整個階層,成為地方的主流。

地主階級與士大夫階級是不一樣的。

這十年以來,朱元璋大興文教,其實也完成了對元朝遺留下來的豪強進行改造,將他們改造成為士大夫家族。這也是因為中國自古以來的讀書傳統,大部分豪強也是附庸風雅的。

看很多名臣履歷的話,就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有不少文官的祖上,在洪武年間都是一方豪強,甚至聚集過義兵,在亂世之中有一席之地,但是他子孫在洪武永樂年間,反而科舉出仕了。

如果何夕廢掉經義,這對這些勢力,影響特別大。甚至會影響朝廷穩定。就看清末廢除科舉就可以看到。其實清朝如果僅僅進行科舉改革,而不是廢除,說不定還能維繫幾年。真因為廢除了。

反而讓準備科舉的學子,紛紛準備革命了。

而姚廣孝覺得不妥當,就是這方面的原因。他無兒無女,只有一個姐姐,也多年沒有見過了。不是利益相關。也沒有想過為儒生說話,就姚廣孝的本性而論,他對那些儒生也是很鄙視的。

但是從鞏固朝廷而論,經義,士大夫,都有自己作用。

不能輕易動地。

最少,何夕在沒有找到另一種能夠統一天下人思想的辦法之前,經義不可動,儒家不可以輕動,最少不管任何一種取士的辦法,都不能忽略這些人群。

而放在後世而論,那些很多人都不喜歡的,思想政治課,在總體教學之中,分量也不算輕。

同一個道理,不同的方法實踐。

何夕沉默了一會兒,說道:“其實我想將,資格考試與任事考試分開。今後,考取的功名,哪怕是進士,也僅僅代表他們能參加某一場官員的選拔而已。並不代表能夠直接任職。如此一來,將經義的教育放在學校。而將其他科目的考試放在任事考試之上。”

“考官?”姚廣孝沉默了一會兒,說道:“官要考著做?朝廷雖然每年都要大選。但是好像與你說的不一樣。”

這裡的大選,並非選舉。而是選官。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