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掌握了針對舊稜堡戰術的新型攻城技術,魏夏帝國境內的舊稜堡霎那間都成了無用建築。
皇室復興了!
怎麼辦?
必須進行遏制。
一夜之間,中原諸藩國紛紛改變態度。即使再不滿意吳藩壟斷海洋貿易,他們也不能任由皇室吞併吳藩,否則強大起來的皇室肯定又要削藩了。面對實實在在的威脅,魏勝明的外交手腕全都化作無用功,越藩、魏藩、燕藩、趙藩、楚藩、明藩、交趾藩等曾經敵視吳藩的藩國紛紛改變態度,調頭支援吳藩抵抗皇室削藩。
以上,是陸地戰場的進取。
海洋戰場就是吳藩的地盤了,哪怕只剩下區區三府之地,吳藩海軍依然能夠暴打夏魯聯合海軍。與此同時,魯藩內閣也畏懼皇室復興,反對夏魯同盟這樣的飲鴆止渴行為,漸漸演化成王室和內閣的全面衝突。1631年,魏道乾逝世,嫡長子魏順會繼任魯藩國王。魯藩內閣旋即逼迫魏順會與吳藩簽署和平條約,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支援吳藩抵抗皇室。
魏勝明卻不甘心就此退出吳藩,駭然聯絡昔日仇敵魏藩,希望魏藩能夠在北方牽扯燕、趙、魯等藩。魏藩公爵毛尚並立志完成毛九忠遺願,當即利用夏吳戰爭難得機會,明面向吳藩宣戰,其實卻從陸地出兵,渴望趁機兼併趙藩。
怎想,魏趙戰爭的結果再次震動魏夏帝國。
魏君西嫡長子魏大廉,1625年繼任趙藩國王,數年間無甚作為。此時驟然遇到“虎父無犬子”評價的毛尚並,魏大廉卻錐刺囊中,猛然利劍出鞘,在保定府大破魏兵,毛尚並甚至不慎死於亂槍。
一戰擒殺毛尚並,魏大廉頓時成為當世赫赫有名的軍事新星,近鄰魯藩都感覺到了威脅。
毛尚並雖死,魏藩實力猶在。再說,趙藩周邊還有無數鄰藩扯後腿,魏大廉根本不敢倉促擴大戰果。魏大廉冷靜要求魏藩簽署和平條約,廢黜昔年毛九忠扶持真定伯爵藩、河間伯爵藩、保定伯爵國等地方勢力,並趁機加強中央集權徹底控制三府之地,泰半完成了其祖爺爺魏順宗未能完成的夙願。
與此同時,毛尚並壯年而死,膝下只有一女。以魏夏帝國傳統繼承法而言,魏藩內閣應該依法尋找毛氏宗親繼承魏藩公爵,但是一名名曰姜忠魏的貴族權臣卻適機發難,以“我毛氏豈遜色魏氏”為由,無視魏夏分封帝國普遍繼承法,堅持推舉年僅3歲的毛尚並孤女毛思蕸為新一任魏藩公爵。
姜忠魏推舉毛思蕸繼任魏藩絕非因為他對毛尚並忠心耿耿,而是想以聯姻方式篡國。剛把毛思蕸捧到魏藩公爵尊位,姜忠魏就造勢為他的4歲兒子姜為牟和毛思蕸訂婚,間接令自己的孫子成為魏藩新主。考慮姜忠魏的一己私心,魏藩恐怕短時間內很難再有毛九忠時代的輝煌。
各藩興衰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
面對南方皇室和北方趙藩的先後復興,魯藩內閣上上下下都充滿危機感,苦心積慮尋找新的盟友。吳藩這位舊敵,也因為遏制皇室的需求,重新成為魯藩的最佳合作物件。1633年,吳藩派遣一支龐大外交團訪問魯藩,就貿易競爭和蓬萊殖民地、崑崙殖民地範圍進行全方位溝通,希望從此建立穩定的魯吳聯盟。
……
魯藩青島府魏和學院。
經過魏東生24年努力,魏和學院已經形成囊括六年蒙學(小學)、六年舉學(中學)、不定期學院(大學)在內的簡單教育體系。一名畢業生的榮耀歸於他自己,一群畢業生的榮耀則歸於他母校,隨著一屆又一屆畢業生走向社會,魏和學院漸漸有了一定名氣。
魏和學院越來越好,魏東生的第六世肉軀卻越來越老、越來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