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重走未來路> 第451 共和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51 共和國 (1 / 2)

第481共和國

毛九忠卻沒有妥協。

毛尚德剛有所異動,毛九忠就迅速率領百餘精騎返回魏國王都。儘管毛九忠只有區區數百騎,魏國滿朝文武卻望風而降,乖乖罷黜魏尚德,擁立毛九忠為魏國第十四任國公。於是,毛九忠以勝蒙公爵兼職魏藩公爵形式重新凝聚魏國人心。

中原諸藩國當即譁然,旋即以最快速度集結反魏同盟軍。

毛九忠為了避免魏國陷入戰爭泥潭,他迅速以外交手腕舒緩中原諸藩國的敵意,登位魏藩公爵不滿半年時間就主動退位給第三子毛尚並。但毛九忠顯然不甘心一宗分兩國,旋即要求草原部落推舉他為大汗。草原部落對此歡欣鼓舞,以蒙古語言提出博格達車臣汗、騰格里古格奇汗等尊號。毛九忠斟酌數月時間,卻捨棄了蒙古語言的汗名,改以李唐王朝先例自稱為天可汗。

如此,毛九忠相當於建立一套異於魏夏帝國的全新政治體系,以天可汗威名統領一切草原部落。有了天可汗新權威,勝蒙公爵國和魏藩公爵國即使無法統一行政,也能凝聚在天可汗這杆旗幟下。

這樣的小花招,理所當然無法糊弄中原諸藩國。

分歧,仍須以武力解決。

1606年到1608年,毛九忠與反魏同盟軍展開一系列激戰,硝煙瀰漫整個北中國。毛九忠不愧是毛九忠,三年時間裡繼續維持百戰百勝軍威,打的反魏同盟軍苦不堪言。以反魏同盟軍的核心領導者之一魯國為例,毛九忠先突入河南行省境內鼓動河南行省脫離魯國,並驅使河南行省義軍進攻魯國本土;待魯國方寸大亂,毛九忠忽又率軍突破魯國防禦體系,煽動某些貴族限制王權,成功誘發新一輪魯國內戰。

可惜,毛九忠的對手不止魯國一家。

皇室、楚國、漢國、吳國等藩國的援軍,源源不斷開赴前線戰場。特別是皇室,魏氏宗室情知任由魏國做大,魏夏王朝必然就此了結,都將反魏戰爭當作你死我活的殘酷鬥爭。

1594年,魏道雅遇刺而死,無子,宗親魏順帝繼位,是為魏夏王朝第十四任皇帝。

與庸庸無為的魏道丹、魏道奇、魏道雅等三兄弟截然不同,魏順帝繼位後,不僅以巧妙手腕扳倒壟斷朝政三十餘年的外戚,更與國內貴族世家勢力建立友好關係,時謂賢明皇帝。對內,魏順帝積極說服貴族世家遏制魏國更替王朝,警告他們縱容毛九忠奪了天下,半點兒好處都無;對外,魏順帝積極聯絡諸藩國,號召“魏氏諸親,共擊毛逆”。

在魏順帝領導下,一支又一支部隊開赴前線,我敗你也別想好活想法死命圍攻毛九忠。面對魏順帝不死不休的包圍網,魏國的人口規模短板越來越清晰。時至1608年,反魏同盟軍屢戰屢敗到軍心渙散,逃兵已經成為常態;魏國青壯也戰死三四成之多,幾乎家家披麻戴孝,百姓的厭戰心理甚於反魏同盟軍。

既然彼此都無法擊敗對方,和談遂成了唯一方案。

經過十餘月利益談判,毛九忠與魏順帝在魯國濟南府簽署象徵九州新秩序的濟南盟約。

濟南盟約規定,皇室及諸藩承認魏燕遼東之盟和魏趙薊州之盟的合法性,遼西地和幽州四府從此成為魏國的固有領土。毛九忠則承諾退守勝蒙藩國,終生不再踏入魏藩境內半步,否則皇室及諸藩立即組建第三次反魏同盟。

除了魏國焦點,濟南盟約也一併解決了其它藩國的紛爭。譬如綿延數十年的越吳戰爭,皇室及包含魏國在內的諸藩強硬逼迫越國和吳國徹底結束戰爭,且改由皇室和吳國繼之保障衛國的獨立性。這意味著越衛兩國同盟就此拆散,衛國重新成為有獨立外交權力的藩國。

越國想反對卻沒辦法,兩次反魏戰爭鍛煉出來的皇室軍隊或吳國軍隊,儘管在毛九忠面前屢戰屢敗,卻能輕鬆吊打越衛兩國同盟。掀起大航海時代的越國,不知不覺間已經落伍。

衛國獨立之後,越國聲勢更加凋謝,再也不復越武卒方陣年代的輝煌。

鏡頭再轉向毛九忠。

或許毛九忠生來就屬於戰爭,他回到勝蒙藩國的第一件事,就是宣戰奧斯曼帝國。不敗的毛九忠理所當然再一次擊敗奧斯曼帝國,並逼迫奧斯曼帝國把南高加索地區割讓給他。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