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網路的發展如烈火烹油,其赴美上市方案自然得到各家風險投資商的追捧。2004年1月14日,景民強方面傳來積極訊息:“IDG願意就騰訊股權置換一事和我們談判。”
這裡先回憶背景。
去年此時此刻,IDG的楊飛,受鄒勝龍和程浩的影響,關注於下載工具市場。楊飛接觸春秋軟體和魏東生,核查種子下載神器專案值不值得投資,豈料被魏東生一句“種子下載神器是免費軟體”噎了回去。
俗語有曰,生意不成情誼在。
商業運作不是繪畫理想,再成功的一家公司,從合作意向到真正合作,成功率也一般低於五分之一。也即是說,世間的生意,絕大部分是做不成的;銷售人員的市場開發,絕大多數都是失敗的。然而,協商過程中、談判過程中、合作過程中,雙方都會或多或少投入情感、資金。失敗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因為雙方對市場需求判斷不一致,有些是因為覺得時間不合適,有些是因為內部條件限制,有些是因為資金短缺,有些是因為許可權不夠,並非所有的合作失敗都是蓄意為之。若能堅持“做生意就是交朋友”的原則,在協商中成功展現了己方的能力,這次的失敗反將是下次成功的積累。
失敗是成功之母,並非只是一句雞湯。
因此,楊飛代表IDG投資種子下載神器一事雖然無疾而終,卻並沒有影響彼此之間的“朋友”情誼。
商業競爭是商業競爭,商業合作是商業合作,私人情誼是私人情誼,魏東生分的清清楚楚。
2003年1月到2003年6月,楊飛對魏東生的重視停止在種子下載神器印象,偶爾來找魏東生聊天,談的也是“下載工具是可以盈利的”等話題。直至《十國春秋》上線,且7月營收額高達3291.3萬元之巨,楊飛才長吸一口冷氣,對魏東生的印象不再侷限於種子下載神器。楊飛悔恨自己錯過《十國春秋》專案,當即表示願意投資《十國春秋》的運營商春秋網路和《十國春秋》的開發商春秋軟體,或者開發既有市場,或者繼續研發新遊戲。
網路遊戲是比較特殊的行業。
一款網路遊戲的成本支出,主要集中在前期開發和伺服器租用購買方面,遊戲上線運營之後,即是收割利潤之時。楊飛想在《十國春秋》運營之後再來投資,就好像農民耕田、選種、播種、施肥、灌溉、除草、除蟲期間無動於衷,眼看禾苗快成熟了,才跑過來說:“我投資你兩把鐮刀,咱們一起收割吧。”
呵呵,《十國春秋》已經上線圈錢了,誰會接受你的投資。
魏東生不是傻瓜。
但是,魏東生卻沒有拒絕楊飛。
因為,春秋網路下階段目的不是緩慢收割玩家的錢袋子,而是赴美上市圈美國股民的錢,魏東生和春秋網路都需要風險投資的幫助。
現如今,IDG影響力比較弱。舉例說,前些月,周鴻禕本想把3721賣給Google而非雅虎,IDG卻尷尬地接觸不到Google高層,無法打通周鴻禕和Google高層之間的會談。最後,周鴻禕只能間接花費十萬美元賄賂,走美國前副總統戈爾路線,委婉見到了一名Google高層。瞧吧,2003年之際,IDG的名氣連約見Google高層都做不到,同屬於IDG的門下,楊飛的資源又能強到哪裡去。
魏東生根本不指望IDG能夠幫助春秋網路赴美上市。
然而,小也有小的好,如果與IDG有限合作,春秋網路選擇餘地更多。
考慮IDG家底薄弱且小氣,習慣性100萬美元、200萬美元、1000萬美元等規模投資的以小搏大,即使楊飛非常願意投資春秋網路,也拿不出太多資金。魏東生果斷放棄資金入股這樣的投資方式,《十國春秋》一月營收額高達1.3308億人民幣,不缺IDG那幾百萬美元。
與寒酸的資金相比,魏東生更看好IDG的投資收益,譬如它所持有的百度股份和騰訊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