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科幻靈異>重走未來路> 第046 英化版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046 英化版 (1 / 2)

第046英化版

目視種子下載神器各種資料的上升曲線,魏東生的心情極好。

魏東生隨意註冊馬甲號,登入雷家飛赤膊上陣的技術論壇,簡單翻閱幾條熱帖。

不同的網友有不同的聚焦點,除了位元流協議的技術性長篇大論,還有許多通俗有趣的討論。

譬如這條討論。

一名國內使用者發帖詢問:“種子下載神器開源公佈的位元流協議,說思路來源於BramCohen製作的BitTorrent軟體。我查了查,根本沒有找到相關資訊。有海外同學瞭解BramCohen和BitTorrent軟體嗎?原版的BitTorrent是什麼樣子,都有一些什麼功能?和種子下載神器相比,誰更有效率?”

二樓到五樓的內容,或者同求相關資料,或者幫忙呼喚熟悉的海外朋友。

六樓網友是一名留學生,疑惑回覆:“BramCohen究竟在哪國?我沒有檢索到BitTorrent。”

七樓到十七樓都是一片迷茫,直至十八樓才有人揭秘:“想了解BitTorrent,問我啊。”

十八樓網友和壇友聊天水了幾分鐘,遲遲貼出相關資料:“BitTorrent是2002年10月才釋出的免費軟體。哪怕在美國,BitTorrent的流傳度也非常有限,僅在小圈子裡傳播。我有一些追日本動漫的朋友,他們很難找到正版資源,偶然間發現這款軟體能夠線上下載影片音像,頓時成了BitTorrent的忠實使用者。不過,BitTorrent並沒有你們想象的厲害,你們也不用期待原版啦。與種子下載神器相比,BitTorrent粗糙的好似原始人的骨刀。我動漫圈的朋友,試用種子下載神器之後,已經全部無情解除安裝了BitTorrent,五體投地膜拜說種子下載神器果然是神器。”

十八樓網友復又放出BitTorrent軟體及其原始碼,此熱帖就此轉為BitTorrent和種子下載神器的技術對比分析貼。

這條討論,又衍生了一條新熱點討論:“種子下載神器由燕京春秋軟體有限公司出品,春秋軟體公司申明版權時,說之所以徹底公佈位元流協議,就是因為位元流協議的思路源於BramCohen。春秋軟體公司說沒有BramCohen的聯絡方式,沒辦法提前獲取授權,所以只能公開對不告而取行為表示歉意,然後邀請BramCohen一起完善位元流協議。據我所知,BramCohen為了研發BitTorrent軟體,一直處於半失業狀態,生活非常拮据。罈子裡有誰熟悉春秋軟體公司,他們當真願意招聘BramCohen?”

這條帖子的回覆,大都沒有營養。

翻到最新回覆,魏東生髮現這條回覆竟然來自於雷家飛的馬甲號。雷家飛以馬甲號向樓主提供了自己的聯絡方式:“我剛嘗試加入春秋軟體,我這裡有春秋軟體種子下載神器負責人雷家飛的固定電話,等會兒私聊給你,你有時間可以撥打問一下。”

與此同時,魏東生腰間的電話鈴聲響起,是雷家飛的電話:“魏總,我分析過BramCohen的技術水平,放在咱們公司裡,他絕對是僅次於你的第二強。咱們公司把BramCohen招進來吧。”

&nCohen是BitTorrent協議真正的創始人。

魏東生抄襲未來成熟技術,是基於資本家追求利潤的理智考量。就個人而言,如果條件允許,魏東生尊重BramCohen的版權,更尊重他開創BitTorrent時代的智慧勞動。如果BramCohen真的生活窘迫,如果BramCohen真的願意加入春秋軟體,魏東生當然欣然同意接納他。

魏東生即時答應雷家飛:“他若肯來,我們肯定要。”

雷家飛委婉表示困難:“美國程式設計師的工資比較高。”

魏東生不瞭解2002年的行情,問說:“有多高?”

雷家飛:“我這幾天透過網路簡單調查,網際網路行業最熱的加州,北加州程式設計師的平均工資是每年113K美元,南加州程式設計師的平均工資是每年94K美元,我們若想招聘BramCohen,最少得為他開出100K美元的年薪。”

K的意思是千。

用多少K表示工資,是英語環境下每三位數一個逗號的衍生文化。第一個逗號是K,表示千;第二個逗號是M,表示百萬。100K美元,即是十萬美元,現行匯率折算為82.7萬元人民幣。

華國程式設計師的平均年薪,哪怕限制在燕京,努力發展到2016年才攀升至十五萬元人民幣。縱然是比較熱門的專案,技術熟練的核心成員,年薪通常也才五六十萬元,還不如美國2002年的行情。

這也是華國人力資源成本優勢的側面體現。

此時此刻,春秋軟體的程式設計師,最高薪酬僅月薪兩萬元。如果貿然召入BramCohen,肯定瞬間打破了薪酬結構,非常容易引來員工的不平衡心理,乃至罵魏東生崇洋媚外剝削國內程式設計師,只肯給國外程式設計師開高薪。

這些顧慮,並沒有在魏東生腦海裡過多停留。

&nCohen身為BT之父,應該用業內技術大牛標準衡量。技術大牛是一家企業的定海神針,企業有多牛,技術大牛的含金量就有多高,技術大牛的年薪和普通程式設計師的年薪,從來就不在一條水平線上。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