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放眼望去,十里荷塘被一片片荷葉緊密覆蓋,嘆息道:“在這荷塘裡找到那顆斷頭,怕是不可能了。”
“師父可要管這事?”
“不願多管,”老道起身摘了一根柳條,又吩咐徒兒取出法經,便將法經放在蒲葵扇上,把柳條在水裡挽了一圈,拉出來一晃,便有水珠滴滴飄落。天慢慢黑了,荷塘在一片靜謐之中。老道唸誦法經十三遍,才將荷塘中的冤魂召喚來。但魂靈無形,肉眼不可見。老道雖然召來冤魂,卻也只感覺到面前的寒意。接著,他示意徒兒別出聲,然後閉眼打坐施法,讓靈魂出竅。
“來者生前何名何姓?”魂靈之間自有言語,老道的靈魂對冤魂說道:“說出姓名,我方能尋找你的屍骨,於你斷頭縫合,你才能輪迴往生。”
但那魂魄不答,似乎就快消散了。
“哪裡人士?為何落入此地?”老道又問。
那魂魄依然不答。
如此這般相問了十多遍,那魂魄終究不言一語,只是恍恍惚惚的飄著。老道方知此魂魄中已經沒有夢魂,失了記憶,猶如痴呆,再多問也問不出什麼了。靈魂出竅太久便會分散,所以老道便讓那魂魄回去寄宿的斷頭中,自己也回了體竅。
徒兒見老道睜開眼睛,連忙上去呼喚,“師父,那冤魂可有姓名”
老道站起身來,說道:“姓名自然是有的,但沒有夢魂便失去了生前記憶,將一切都忘記了。走吧,這裡的冤情無頭無尾,為師無能為力。”
“師父,我們可去對面鎮上問問,說不定這河中冤魂就是那鎮上的人。”
“好吧,”老道嘆了口氣,“我等修道,伏妖尚可,招魂納幡之事有所不及。所以為師不願插手太多靈異之事,可無奈收了個好心的徒兒。”
“師父,你可要想辦法救救這荷塘裡的冤魂,我覺得那是個好人。”
翌日天明,老道敲開河鎮外的一家府邸大門,一個文人模樣的中年人揉了揉惺惺睡眼開啟大門。老道立刻上前討要飯食。那童兒見到屋主,竟然眼角含淚,似乎是見到親人一般,但沒人在意他略顯悲傷的神態。
屋主將老道師徒二人請進屋裡,又吩咐下人拿出冷饅頭招待。
“多謝了!”老道將饅頭分給徒兒一個,又對文人問道:“善家貴姓?”
“在下李向才,”他說道:“道長早來,鄙家還未做早飯。”
“李居士客氣了,有著饅頭相待,我與徒兒已經感謝不及。”老道咬了一口饅頭,又問道:“此地可是河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