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穿越大清殺敵立功封異姓王> 第八十八章 內卷而死的親王貝勒們(6)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十八章 內卷而死的親王貝勒們(6) (2 / 2)

當合圍大淩河的時候,莽古爾泰向皇太極上奏所率部隊被明朝重創。皇太極偶然詰問他:“我聽說你率領的軍隊不聽從號令並且貽誤了軍機。”莽古爾泰生氣的說:“沒有這樣的事。”皇太極說:“如果告你們的人屬於誣告,那麼應當治他們的罪;如果情況當真屬實,你所率領的一部能沒有罪嗎?”說完,皇太極就將要起身乘馬。 莽古爾泰說:“大汗為什麼單單與我過不去呢?我本來就非常的順從,難道還想要除掉我嗎?”說罷莽古爾泰用手拿起自己的佩刀,數次用眼睛怒視皇太極。他的同母弟弟、貝勒德格類怒斥莽古爾泰犯了悖逆之罪,並用拳頭打他。

莽古爾泰更加的憤怒,將自己的佩刀抽出刀鞘。皇太極非常氣憤,因而怒罵當初莽古爾泰之母繼妃富察氏犯罪時,莽古爾泰親手弒母邀寵的事情。其後諸貝勒商議莽古爾泰大不敬之罪,奪去和碩貝勒爵位,降為多羅貝勒,削五牛錄,罰銀萬兩及甲冑、雕鞍馬十、素鞍馬二。

莽古爾泰的親妹妹莽古濟格格屬下的冷僧機控告莽古爾泰與德格類、莽古濟格格曾經盟誓,將要危及皇太極,並且以莽古濟格格的丈夫瑣諾木為證人。隨後,皇太極搜到牌印上“大金國皇帝之印”十六枚。最後以大逆之罪追奪莽古爾泰爵位。莽古爾泰餘子被廢黜宗室資格,子孫由黃帶子降為紅帶子。

同年十二月二日,莽古爾泰抑鬱成疾,暴病而亡。

”第四,莽古爾泰之死,其只要原因是自認為戰功顯赫,心中不平,他曾經歃血謀反。“

”莽古爾泰的軍事成就,是在努爾哈赤時期開始的。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的時候莽古爾泰就跟隨努爾哈赤征伐烏拉,英勇善戰,沉重打擊了海西女真的烏拉部。天命四年(1619年),莽古爾泰參加了努爾哈赤大敗明軍的薩爾滸戰役,莽古爾泰跟從努爾哈赤伏兵於薩爾滸谷口,在薩爾滸大破明軍,擊斃明軍將領杜松。又跟從努爾哈赤回軍擊斬劉綎。同年,跟從八旗討伐扈倫四部的最後一部——葉赫。天命五年(1620年),努爾哈赤進攻明朝的懿路、蒲城兩個城池,莽古爾泰率健銳百人追擊明兵至渾河。並且率兵救援被察哈爾部林丹汗攻打的科爾沁部取得勝利,林丹汗敗逃。天命十一年(1626年),在努爾哈赤討伐喀爾喀巴林部的時候,莽古爾泰獨自領兵在夜間渡河攻擊並且俘獲無數。

清太宗皇太極即位後,莽古爾泰數次進攻明軍,屢立戰功。天聰元年(1627年),他率兵攻擊明軍右屯衛。天聰三年(1629年),跟從大軍伐明,偕同多爾袞、多鐸為接應,逼降漢兒莊,莽古爾泰自漢兒莊整合軍隊擊敗明總兵趙率教。天聰四年(1630年)二月,攻克永平、遵化。天聰五年(1631年),跟從大軍圍攻大淩河,莽古爾泰跟從皇太極攻擊明軍,俘虜張春等。天聰六年(1632年),跟從大軍伐察哈爾,林丹汗逃遁。

莽古爾泰是努爾哈赤的嫡子,母親是富察氏,任正藍旗旗主,三大貝勒。論出身、地位本來都在皇太極之上,只因其母與大貝勒代善關係曖昧,努爾哈赤不忍心將其殺害,僅以私藏財物為名把她休了。而莽古爾泰為取悅於父汗,竟殘忍地把母親殺了。這種禽獸般的行為使得莽古爾泰在後金國的地位、影響大為降低。以至於天命十一年(1626年)在推舉汗位繼承人時竟無人提名於他。

皇太極繼位時,莽古爾泰雖然依附眾議,不得不投了他一票,但內心卻並不平衡。久之,與皇太極矛盾日深。最終以“御前露刃”事件使兩人矛盾達到白熱化。

天聰五年(1631年)大淩河之戰勝利結束,八旗大軍從前線撤回盛京。法司開始處理莽古爾泰“御前露刃”事件,審理後向皇太極報批,莽古爾泰被判革除大貝勒名號、奪五牛錄人口、罰銀一萬兩。

莽古爾泰對這個判決結果並不在乎,在乎的是徹底得罪了皇太極,給自已的前景蒙上了陰影。所以內心十分懊喪,甚至經常獨坐而哭。姐姐莽古濟、姐夫瑣諾木對弟弟的遭遇甚感同情,特地從開原趕來相勸。

酒過三巡之後,莽古爾泰藉著酒興,把一直深藏在內心的想法坦吐出來。他說:“我現在把皇太極徹底得罪了,今後恐怕也沒啥好果子吃,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找機會把他除掉,奪取汗位。如果這招失敗,我們就退到開原,開原城大堅固,在那自立為王。莽古爾泰的計劃是,在家裡擺“鴻門宴”,宴請皇太極,用藥酒將其“鴆殺”。弟弟德格類、姐姐莽古濟以及姐夫瑣諾木聽到這個計劃很感震驚,勸莽古爾泰不可莽撞行事。莽古爾泰卻說:“我不殺他,他必殺我,我已經沒有退路了。”見莽古爾泰如此堅決,姐弟三人最後同意了莽古爾泰的計劃。第二天,莽古爾泰將正藍旗兩位親信主將屯布祿、愛巴禮,還有莽古濟的親信冷僧機一塊請入密室。三個親信聽罷莽古爾泰的決定,都毫不遲疑地表示說,唯主子之命是從,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辭。商議已定,七個人開始歃血盟誓。莽古爾泰立誓說:“我莽古爾泰已結怨於皇上,爾等助我,事濟之後,如視爾等不如我身者天地鑑之。”瑣諾木和莽古濟立誓說:“我等陽事皇上陰助爾,如不踐言,天地鑑之。”其他幾人也都立下誓言。然後將誓書在佛前焚燒,按計劃分頭準備。 “

”後來,因為他姐姐的告密,他反而被皇太極解除兵權,這事皇太極沒有對外洩露,只是找了個其他理由把莽古爾泰幽禁,他自己恐懼而死。先皇皇太極對反對他的人都是囚禁,而沒有直接殺之,都是他們自己害怕而死。“代善終於說完,自己也如釋重負,鬆了一口氣。

英格利暗暗地加了幾個名字:豪格、碩託等也是內卷而死的,只是時間未到而已。

“皇太極曾跟我說過:

“朕在戰場上殺敵無數,從未有過一絲猶豫。可是一旦要把這屠刀架到自己的親人脖子上,是多麼殘忍的一件事,這難道是上天對我愛新覺羅的詛咒嗎?朕何其不願意對付自己的親人!!!”。”

看得出來,不管代善,還是作為殺人者的皇太極,他很不想、也很不願看到皇族中的自相殘殺,但是一旦進入權力這個角鬥場,便猶如進入古羅馬的鬥獸場,你死我活便是命運的安排,要麼殺人別人,要麼被殺,沒有雙贏的結果。

古來今往,哪個帝王家不如此。

隋朝(楊廣、楊勇),秦朝(扶蘇之死),明朝(朱棣和侄子),大清,大漢(呂氏殺人)、蒙古(兒子爭奪汗位)(大宋,為了皇位,寧肯害死岳飛,也不肯接兩聖回京)(太晚了,明日再細化)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